“我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青年科学基金的作用是通过1+2的方式体现的。首先,它让刚刚开始科研生涯的年轻学者有了更多获得支持的机会;同时,还兼具两个作用:在我国‘师父带徒弟’现象普遍存在、35岁以下年轻人崭露头角者较少的大背景下,有助于年轻学者独立从事科研工作、早日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逐步形成独立的学术思想;有助于年轻学者更早地以个体身份参与学术交流。”在清华大学副校长邱勇教授看来,青年科学基金是那些满怀科研激情,却又饱受没有经费、没有实验条件、找不准科研方向等现实之苦的年轻学者走向学术独立殿堂的重要台阶。
据介绍,自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以来,清华大学共有1067人获得青年科学基金,140人获得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还有15个创新群体、3340个面上项目、259个重点项目获得科学基金支持,经费总额为21.7亿元。邱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清华大学非常看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原因不仅在于获得的经费支持,还因为在支持基础研究、稳定和培养人才队伍、推动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方面,科学基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年基金:成就年轻学者学术独立梦想
校长的看法如此,教师们的感觉又怎样呢?
清华大学化学系的王训教授是1067位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的一位。他告诉记者,青年基金通常是年轻学者独立承担的第一个基金项目,要想获得资助,必须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这既是对申请者基础研究水平的检阅,也是对其独立工作后学术思想的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我于2005年获得青年基金35万元的特别资助,这让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有了更多自信。对我个人来讲,这件事的意义很特别,不仅限于获得了多少钱的资助,更重要的是获得资助本身意味着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同行认可,独立的科研生涯由此正式开始。2007年,我还非常幸运地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
青年科学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系列的重要类型,旨在支持青年科技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培养青年科技人员独立主持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激励他们的创新思维,培育基础研究后继人才。申请者的年龄要求为男性未满35周岁、女性未满40周岁。今年的平均资助强度可达25万元/项。
邱勇说,青年基金重点评价的是申请人的创新潜力。刚刚走上科研岗位的年轻人,正处于思想最活跃、创造力最强的阶段,也是培养独立开展科研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最需要获得支持,但由于前期积累较少,即使有创新性思想也往往难以获得资助。“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大大缓解了这一矛盾,虽然单项经费资助并不是很多,但对于青年科研人员却是雪中送炭。”
据了解,在国外,很多30到34岁的年轻学者已经崭露头角。其中最极端的例子是,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3位获奖者最初获得超新星这一“震动宇宙学的基础”的成果时,都不到30岁。相比之下,我国30岁到35岁的科研人员做出有影响力的成果的比例较低。有些看上去是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年科学家,也往往是在“大老板”的羽翼下,传承以前的研究成果,并不具有独立的学术思想。
邱勇指出,受文革影响,我国科研队伍曾出现了一个很大的人才断层,现在整体局面有了很大改观,但40岁以上的科研人员还是占据了学术的主体地位。据统计,清华大学获得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等的“主力军”是45岁到52岁这批人,平均年龄为47岁。“如果我们不处理好现在的问题,不能让更年轻的科研人员脱颖而出,可能又会出现一个新的断层。因此要提早布局,支持青年学者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并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邱勇同时表示,强调独立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另立山头、单打独斗,相反,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学者要特别注意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当然还需要具备构筑研究条件、组建研究队伍的能力。
为此,除依靠青年基金等国家层面的支持,清华大学还先后设立了“学术新人奖”“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骨干人才支持基金”等,为青年教师发展提供机会和舞台,使他们有机会担当重任、快速成长。2007年年底,清华大学还开始实施了“基础研究青年人才支持计划”和“中青年领军人才支持计划”,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效果。
科学基金:助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百年虬枝不言老,千秋黉舍聚光华。当百年华诞的乐章渐渐远去时,今年,清华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进入第三个九年的开局之年。
邱勇介绍说,清华大学在1985年提出逐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的构想,并于1993年提出 “三个九年,分三步走”的总体发展战略。即:第一个九年,从1994年至2002年,初步实现向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过渡;第二个九年是2003年至2011年,力争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第三个九年是2012年至2020年,总体上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基础研究是保持学校科研工作高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原创性的研究、取得世界公认的一流学术成果是清华大学基础研究的主要任务,也是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内在要求。”邱勇说,“基础研究需要持续稳定支持。多年来,科学基金在学校基础研究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学校开展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保障。”
在邱勇看来,世界一流大学应该具备三个要素:培养一流的人才,有一流的师资,产生一流的成果。三者紧密相连。“要培养一流的学生,必须具备一流的师资、有一流的科研工作。一流的师资从哪里来?一方面靠引进,另一方面靠自己培养。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有好的科研环境和平台,需要有强有力的项目资金的支持。”
邱勇说,就清华来讲,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科学基金的作用还体现在稳定了一批基础研究人才,促使一批创新人才迅速成长为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带头人,推动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正是由于科学基金的支持,清华基础研究队伍不断发展。这支队伍稳定了,大家能够静下心来做研究、搞教学,良好的学术氛围就能够逐步形成并得以维系。”
据他介绍,截至去年,清华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前两个九年发展目标已经实现。经过长期努力,清华大学已经拥有一支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全校3000名左右的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121人,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图灵奖获得者1人、中科院院士39人、工程院院士34人、国家教学名师15人、“长江学者”15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9人,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在全国高校中保持领先地位。目前,清华大学已有若干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主要办学指标已达到或超过美国研究型大学联盟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