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高教视野 > 正文

德国“讲席教授”:荣誉背后的制度体系

发布日期:2012年02月10日 08:03 点击次数:

  在学术界,德国被认为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发源地。德国所谓的“讲席制”,是大学根据研究方向的实际需求来设置讲席。每一个研究方向设置一个讲席。
  前不久,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宣布,以“中国MPA之父”夏书章教授的名义,设立“夏书章讲席教授”荣誉职位。有媒体报道称,以资深教授个人名义聘请讲席教授,在国内还很少见。
  对此,夏书章本人曾向媒体表示:“讲席教授在国外是很普遍的,我们借鉴进来试一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科发展。”

荣誉头衔

  据记者了解,我国高校设立“冠名讲席教授”的做法并不鲜见,只是冠名方式、评聘程序和职位功能等各不相同。相同的是,此举都旨在利用社会资源,为吸引一流学者、稳定学术带头人、巩固学科地位等发挥重要作用。
  如此一来,“讲席教授”这一头衔,在我国首先象征着受聘者被高度认可的学术荣誉。然而,作为一种职位的“讲席教授”,其背后的制度体系缺乏明确而统一的建构,各高校的“讲席教授”因而大不相同。
  一位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向记者慨叹道:“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国内的讲席教授是什么意思。”那么,我们从国外借鉴的“讲席教授”,究竟是怎样一番面貌?

讲席“首脑”

  “先有讲席制度,才有讲席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宝存向记者介绍道,“一个讲席,就相当于一个研究领域。”
  对此,曾在德国留学、工作多年的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孙进,有着更为形象的解释。在德语里,“讲席”一词原意为“台子”,“以前,只有拿到证书的人,才能站到那个台子上。后来,讲席逐渐演变为一种符号和制度。”
  在学术界,德国被认为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发源地。德国所谓的“讲席制”,是大学根据研究方向的实际需求来设置讲席。
  “通俗讲,讲席就是以特定研究方向命名的研究所。”孙进以教育学院为例,大学可能会设置“学前教育讲席”、“职业教育讲席”、“教育心理学讲席”等,每一个研究方向设置一个讲席。同时,一所高校内的讲席数量和级别相对固定。
  在讲席制下,所谓的“讲席教授”就是讲席拥有者。一个讲席中,通常只设立一位讲席教授,因此“这所学校的这一研究领域,就由他说了算”。
  刘宝存介绍,讲席教授其实就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整体负责人。
  在德国,讲席教授有着非常严格的评聘程序。一般而言,大学首先成立聘任委员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符合特定讲席条件的人选。经过筛选,委员会邀请候选人面试,并做出排名。最终,由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确定最终人选,予以聘任。
  孙进表示,大学教师要“享受”讲席,通常都要经过几十年的漫长奋斗。如想拥有讲席,必须具有极强的学术实力,形成鲜明的研究特色。

学术特权

  一旦申请成功,讲席教授就可享有该讲席的所有资源。比如,会拥有行政秘书、学术助理、学生助理等,甚至还会有小型的专业图书馆。
  德国大学多数为国立,按规定,大学教授基本为公务员,除严重违反法律者,一律终身不得解聘。孙进说,如果一个人在德国成为讲席教授,就意味着他在这个领域已成为很高水平的“大牛”,其地位在全国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力。
  作为讲席的“首脑”,讲席教授同时拥有聘任该讲席其他岗位工作人员的权力。教育主管部门则将经费直接划拨至讲席,由讲席教授支配资金,开展研究、开设课程、辅导学生。
  在孙进看来,德国强大的科研和教育实力,与其讲席教授制度不无关系。“每个讲席教授,都有一批学术人才作为帮手。”
  孙进介绍,在一个讲席中,讲席教授可按岗位招聘一批“中层研究人员”,其中可能包括:攻读博士学位者、博士毕业后作教授资格论文者、博士毕业得到学校长期合同者。再往下,还会有学术助理和学生助理。由此,讲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庞大机构。
  相比之下,中国的大学教授则显得有些“单打独斗”,顶多只能依靠硕士、博士研究生。“从制度上讲,中国教授就是一个人,其他所有合作关系的生成,都是额外的。”孙进认为,处于“金字塔塔尖”的讲席教授能够从诸多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把精力集中于科研。另一方面,德国的讲席教授承担着非常重的管理、运作、课题申报、辅导学生和社会服务等重要职责。
  除此之外,由于讲席教授的聘任、讲席经费来源都最终决定于国家以及各州教育主管部门,德国的大学教授因此而不直接对校长和系主任等负责,受到的校内行政干扰非常低。

冠名基金讲席

  国外讲席教授是否冠名?据孙进介绍,由德国教育部门常设的讲席教授都没有冠名,但有一类是企业在大学中设立的“基金讲席”,则会有冠名。
  比如奔驰、大众等企业,出于自身战略发展的需要,会在大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设立专门基金予以资助,以企业名称、公司首创者、学术大师或社会名人等名义为“基金讲席”冠名,同时聘请“冠名讲席教授”。
  在美国,诸如此类的“讲席教授”为数不少。因为这些“基金讲席”由个人、公司、团体等捐资建立,因此,“冠名讲席教授”的学术和职位差异较大。
  孙进介绍,德国的“基金讲席”大多设置在侧重应用科学研究的大学中,比例很少。然而,此类基金的捐助额度与国家资助不相上下,捐资企业与大学还会共同建立实验室,同时允许教授利用其企业资源。
  孙进最后告诉记者,由于各国办学体制不同,虽然都叫做“讲席教授”,但其内涵和制度会有很多本质的不同。

【供稿单位:《科学时报》2011年12月1日B2大学周刊    作者:郝俊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明华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