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高教视野 > 正文

面对1%的成功率,我们该不该大力开展创业教育

发布日期:2011年11月08日 15:24 点击次数:

  该不该倡导大学生创业的讨论,一直都很激烈。上海市人大代表季宝曾于十三届一次会议递交了《政府不宜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见》的议案,称:“由于大学生成功创业率仅为2%~3%,且重压之下极易增长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建议政府审慎对待大学生自主创业。”
  很多高校虽然也在规划、文件中提到创业教育,但真正落实到位的并不多,恐怕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创业成功率”太低。2009年3月20日《中国青年报》曾以“面对1%的成功率,先就业还是先创业?”为题,刊登了一版调查文章,文中提到:“有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每年选择创业的比例为5%,其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也只有这5%中的4%,广东成功率只有1%,全国大学生创业平均成功率占这5%中的3%。”
  笔者认为,现在必须全面认识这个问题,才能真正理解当前创业教育在中国的必要性。
大学毕业生创业难以成功的关键是在学校里学的主要是就业技能,而不是创业能力。我们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创业领域遇到了最严峻的挑战,大学生在中学现阶段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相比之下,美国的中学生早已通过各种形式参与社会实践,尝试各类社会经济活动,他们的综合社会适应能力远远超出中国学生。到了大学,我们虽然开展了创业教育的一些课程,但是,要知道创业不是做学问,它需要市场经验,需要协调能力,需要对创业项目各个要素的真实理解,而在这些方面,中国大学生的差距也是较为明显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中国大学往往是由一些自己都没有创业经验的老师讲创业,内容也更多停留在一些精神概念上的普及,同时也缺乏创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整体而言,其创业教育实际功效有限。而美国则是开放式的创业教育,不但给学生提供仿真的创业环境,开展实操型教学,而且往往是由资深的企业界精英主导大学创业教育,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著名的大学生创业明星——康盛创想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戴志康就认为高校创业教育不足,“对相关政策和行业规定的了解、创业规划的完善、对市场的判断能力,这些素质都不是用‘填鸭式恶补’就能‘修炼’出来的”。最近,清华大学创业专家雷家骕教授也指出,中国大学生在评价“大学教育对创业有帮助”时,打分很低,说明“大学生感觉目前大学的授课内容对于创业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并不明显。”
  所以,今天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并不意味着我们中国青年不适合创业,恰恰是我们长期以来创业教育的缺失,才导致他们打了一场“无准备之仗”,甚至经常会犯低级错误。如果我们据此而退缩,无异于因噎废食。我们必须承认差距,总结教训,迎头赶上,有针对性地对导致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加以研究,对症下药,不断深入开展富有实效的创业教育,正如去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一定会有质的提高。
  其次,也要看到创业本身就是一件高风险事业,“胜败乃兵家常事”。即使是美国,创业的成功率也同样不是很高,倒闭的新创业企业占到70%左右。应该说,创业就是一个“屡败屡战”的过程,符合“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很多今天成功的企业家,当年也都经历过创业失败。因此,我们对大学生创业失败要有充分的理解和宽容,支持他们勇于承受失败,不断努力,在一次次尝试、历练中进步、成长。
  再者,即使是创业失败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宝贵的财富,很多创业失败的大学生都反映,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东西比大学4年课堂学到的东西重要的多。据我的观察,绝大多数创业失败的大学生回到企业工作时,他们表现出比没有创业经历的同龄人更成熟、更全面的素质,往往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究其原因,正是做过老板的经历让他们更有主动性,更有灵活性,更能从大局着眼,更有责任心。
  最后,笔者认为,创业教育不单单是笼统地倡导创业精神、鼓励创业,同时,也是对真实的社会市场经济生活的一种深刻认识,通过创业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要想成为合格的创业者,需要具备一系列与之匹配的能力和素质,认识到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应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从团队建设,到市场开拓,等等,从而有一个理性的自我审视,反而会避免盲目创业,更为审慎地遴选项目,提升能力,在条件成熟时,打有准备之仗。

【供稿单位:《中国青年报》2011年9月19日    作者:路军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淋淋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