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高教视野 > 正文

“会游泳才能毕业”,请理解背后的良苦用心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31日 15:11 点击次数:

日前,清华大学传出消息,从2017级本科新生开始,游泳将与学业绑定。新生入学后进行游泳测试,不会游泳的学生必修游泳课,通过者才能获得毕业证。据悉,早在90多年前,清华大学就提出不会游泳不能毕业、不能留洋。此后,由于学生规模扩大、场馆有限等因素而中止。

这个消息一经报道即引发舆论热议,吐槽、质疑、反对者颇多。不少人都认为,会不会游泳与能否拿到毕业证挂钩,要求过于苛刻。也有不少“火力”集中在“奇葩校规”上,其他高校也因“奇葩校规”中枪。其实,强制学生会游泳属不属于“用力过猛”“奇葩”,这个无从争论,在自主办学权范围之内设定什么课程和考核要求,是高校自己的事情。游泳和毕业的关系并不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如何“拯救”大学生每况日下的身体素质,才是真正需要在热议中凝聚共识的地方。

现在的大学生爱宅不爱动,身体素质逐年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就显示,800米、1000米耐力测试,大学生整体成绩不如中学生,有大学生跑到一半发生晕厥等状况。之所以“越长大体质越差”,主要原因就在于“大学基本是放养教育,很多同学平时不锻炼,体质堪忧”。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早在2014年制定规定就将体育测试成绩与毕业证挂钩,各家高校也绞尽脑汁,尽最大努力把大学生拉回到体育锻炼中来。像“会游泳才能毕业”这样的规定看上去唐突甚至荒唐,其实有着强烈现实针对性,见证着学校方面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良苦用心。就这一点而言,我们不仅不应该吐槽,甚至应该报之以掌声。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没有青年人的身体健康,就没有国家未来发展的可靠保障。“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句浓缩了清华大学体育精神的口号,其实早已经成为无数志存高远者的座右铭。对学生个人而言,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不仅仅是“学校规定”“国家期望”,更是自我发展的基石。一个人如果连自我健康都管理不好,如何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如果没有“健康工作50年”的底气、自信,身体健康肯定会成为职业生涯起航的短板。生命是自我的财富,健康是自我的责任。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大学生不可能不懂,关键是付出行动、坚持到底。

当然,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勃发、个性张扬的时期,体育锻炼项目也不必拘泥于跑步、游泳这样的“规定动作”。对高校而言,在设定体育成绩硬性指标的同时,也不妨结合学生的意愿与体质状况,设置形式多样的体育课程,以多样化选择应对大学生多样化需求。对学生而言,自己的健康自己应当做主负责,变“要我练”的外在推力为“我要练”的内在动力,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养成积极锻炼的好习惯。

“拥有健康并非拥有一切,失去健康就会失去一切”。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保证身体健康,于情于理都是大学生必须完成好的功课。大学生强健身心、健康生活,对个体发展和国家未来都会是一件幸事。


【供稿单位:人民网    作者:李达仁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子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