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高教视野 > 正文

特色项目:德性为先的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20日 10:29 点击次数:

山东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学科综合、文史见长、基础学科力量雄厚的综合性大学,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和办学实际,在近10年持续实施并深化“3+2”本科教学工程的基础上,将面向全体学生的“德性为先的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实现路径,构建了具有山大特色的德性为先、三位一体的“通识教育、创新教育和拔尖教育”本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了一流本科教育的“山大版本”:以德性为魂的通识教育铸就人才立身之本,以探索求新的创新教育铸就人才事业之基,以系统设计的拔尖教育铸就人才成长之路。

(一)德性为魂通识教育铸就人才立身之本

学校全面推行通识教育,坚守德性育人,突出传统文化传承特色,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汲取智慧和经验,走出了别具一格的新时代德性教育之路。

1995年率先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1999年入选首批32个“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2001年创设了《中华民族历史与精神》和《传统文学修养》两门公共必修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即“新两课”),充分依托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学科优势,建立了“宽、厚、活”的三大课程体系平台,致力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文化和道德素质。

学校于2008年确立建设“体现地域特色和山东大学学科优势,全方位、贯穿整个大学育人始终的文化素质教育新体系”的通识教育目标;2009年启动修订新版培养方案,构建了“三层次、七模块”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实施通识教育,率先将“国学修养”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并独立设置模块,成为山东大学德性教育的一大特色。经过数年筹备,2016年正式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中华文化体验与传播》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在16个教学体验区内讲授“思想与智慧、习俗与仪式、艺术生活与审美、工艺与科技”,中外学生合班授课,促进文化对话与文化理解。

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内核的通识教育开创性地发掘和运用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资源,丰富了德育教育内容,形成了通识教育的山大特色:彰显山东大学地处齐鲁大地的地域文化——孔孟之乡、儒学发祥地;彰显山东大学建设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大学的办学目标——文史见长的学科特色;彰显山东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学科门类齐全;彰显山东大学“全人教育”理念——知识教育体系与人格培育体系相结合。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建设国学通识品牌,深化德育文化内涵。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政治站位。

(二)探索求新创新教育铸就人才事业之基

创新教育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灵魂。高等教育的创新使命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国家战略紧密互系。合校以来,学校对创新教育不懈探索实践,紧密结合时代主题,较好地实现了从创新实践教育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升,为一流人才培养奠定牢固的事业基础。

学校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将创新能力培养纳入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创新实践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新方式、新方法。打通就业、创业、创新全渠道,率先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形成了山大特色的“双创”教育新模式。整合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线上线下的优质资源,创新学习模式,全方位构建了国际化、生态型、立体化、开放式的创新创业育人环境。

以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模式,实现学生、教师和课程的全覆盖。

(三)系统设计拔尖教育铸就人才成长之路

拔尖教育是我校服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国家战略,广泛借鉴世界一流高校精英教育培养经验,构建拔尖人才培养高地的重要举措。学校发挥学科优势,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推行多种模式培养拔尖学生,为学生成才提供更多选择和更好发展空间。

1.树立培养标杆,基地培养肇启拔尖培养

山东大学基础学科教学、科研实力雄厚,是我国基础科研和教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991年数学专业入选第一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坚持“厚基础、拓视野、强素质、重能力”的原则,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人才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开创了我校拔尖人才培养的先河。此后,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命科学与技术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多年来,基地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后备人才,从这些学科的毕业生中已经成长出20多位两院院士和国学大师,逐步成为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标杆和教学改革的窗口。学校为基地班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实行导师制,为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精英人才创造条件。2010年为了发扬传统、弘扬学术,更好地激励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六个国家基地均以学界泰斗分别命名为闻一多班、潘承洞班、王淦昌班、邓从豪班、童第周班、曾呈奎班。

2.服务国家战略,构建拔尖人才培养高地

山东大学于2010年3月完成了《山东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方案》,2010年7月成立了“泰山学堂”,全面负责实施。

泰山学堂由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实戈教授担任院长,秉持全球视野、世界高度,聚集了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国际视野的杰出学者,打造顶尖导师团队;依托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5个专业取向,每个专业每年招收15名具有培养潜质的一流学生;实现一流经验、一流师资、一流条件、一流氛围、一流管理等“五个一流”,实施住宿学院制、游学制和导师制相结合,培养方案个性化和弹性化、教学国际化和小班化的“三制四化”学习和管理模式;按照八年“本博贯通”制,采用“通专结合、文理交融,学研并重、强化创新,多种经历、三个相跨”的宽口径培养模式,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致力于培养以崇尚科学、追求学术为人生理想的大科学家、大学问家。

目前学堂国际化培养已达到较高水平,成为国内为巴黎综合理工学院输送最多优秀本科生的基地;国际学术交流、联合培养、海外深造涉及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众多海外知名高校,使每一名有志于从事基础学科研究、有志于成为世界一流科学家的优秀学子,在本科期间拥有到世界一流大学学习和研究的经历。

3.发挥优势学科,夯实拔尖人才培养基础

学校总结泰山学堂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优势学科作用,先后开设了“尼山学堂”“齐鲁医学堂”“崇新学堂”,将泰山学堂成功理念和运营模式应用于人文学科、医学学科、工学学科的拔尖人才培养当中,形成了四峰竞秀局面。同时各类基地班、实验班、国家卓越计划等齐头并进,共同筑成山东大学多样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

(1)尼山学堂,“文史见长”助推人才成长

2012年,学校设立以孔子出生地尼山命名的山东大学古典学术人才培养实验班———“尼山学堂”,“继绝学、铸新知”,扎根中国传统文化沃土办学,致力于打造东方古典学术研究中心;践行“招得好学生,请得好老师,开得好课程,用得好教材”的办学宗旨,以兴趣为导向面向全校各专业选拔优秀学生,致力于培养潜心研究中国古典学术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家。

学堂每年招生20人左右,面向全球招聘知名专家教授,实行国际化联合培养,采用“1+3+3”本硕贯通一体化培养,精心设计了“古今打通、中外打通、本硕打通”的课程体系,实行小班授课,创造了“论文+游学”的教学模式和自由选择专业学位的毕业安排,成效突出。经过5年建设,尼山学堂已成为山东大学拔尖人才培养的特色区、优势区和示范区,走在了国内最前沿,成为山东大学的又一张名片。为扩大国学文化和国学教育在海外的影响力,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尼山学堂已启动了港澳台国学班的筹划工作。

(2)齐鲁医学堂,造就杏林英才

2012年,学校设立基于齐鲁医学悠久历史与文化命名“齐鲁医学堂”,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中国未来临床医学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齐鲁医学堂每年在临床医学新生中选拔30名学生,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为每位学生配备校内导师,聘请海外知名学者担任专职班主任,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生规划;采用“高标准、模块化、多出口”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5+3”一贯制培养,设置“海外访学、社会实践、科研创新、大家讲坛、病例分析”五个特色培养项目,引入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BL),强化科研实践训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一批兼具精湛临床技能及良好生命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目前,学堂已有三届毕业生,绝大多数进入国内顶尖医院从事医学研究工作,超过一半学生毕业后一年内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资助,展示了过硬的培养质量和深厚的发展潜力,广受赞誉。

(3)崇新学堂,培育未来科技菁英

2017年,学校取“崇实求新”之校风,成立“崇新学堂”,主动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领跑者”理念建立新兴学科和产业人才培养实验区,扎实为学,创新引领,致力于培养一流的工程科学家和产业领军人才。

学堂实行开放式选拔与淘汰机制,依托创新创业课程学习与项目研究,每年从全校选拔30名优秀学生,本着“需求重构、本硕打通、夯实基础”的原则,采用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强化校企合作,按照“产业需求→工程实际→项目方向→研究领域”的理念优化培养方案,构建集“夯实知识基础、强化实践技能、培育创新能力”为一体的“金字塔”式课程体系,以学生综合能力为本开展递进式教学,形成了以创新创业为目标导向的特色工程教育模式,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

(4)多点开花,全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除了教学、科研实力扎实的基础学科外,学校积极对接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拔尖应用人才。采用本硕博贯通、双导师制,和行业企业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法律人才和卓越新闻从业者。为鼓励培养模式创新,学校还设立了彭实戈班、华罗庚班、法学试验班、文史哲校级人才培养基地、材料科学与工程校级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医学工程校级人才培养基地、工业生态校级人才培养基地、七年制医学专业等校级人才培养基地和长学制特色试验班,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又一大亮点。

从基地班到卓越计划,从泰山学堂到四大学堂,山东大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坚持面向全体本科学生,涵盖了学校所有学科门类,并且实现了从国家层次到省部层次、学校层次的全方位覆盖。学校依靠政策、管理以及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实现了不同层次类别的紧密衔接与合理配置。


【供稿单位:山东大学报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思萱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