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红韵新创——来自新青年的感悟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21日 08:24 点击次数:

“人人那个都说哎——”作为土生土长的沂蒙闺女,提起红色歌曲,第一个想到的绝对是《沂蒙山小调》。在这里,即便是三岁稚儿,也能哼出这段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红色歌曲作为红色文化有力的传承载体,在历史长河里迸发着时代的力量。

暑假,借助社会实践这一机会,我和队友踏上追寻沂蒙红韵之旅。通过和临沂市文化中心交流,我们发现了红色歌曲在小学生中传播的困境,也同馆长就解决办法作了探讨。当承载着革命建设历史的红歌被尘封在单一的书籍里,而抖音、快手中的土嗨歌曲在青少年精神世界大行其道,我们留下的只能是沉默或哀叹。

在文化中心的帮助下,我们搜集到一些不为人们熟知的歌曲。为什么不能把亮点挖掘出来,为红歌传播开路呢?凭借着青年人的自信与激情,我们决定自己尝试,艺术学院一位同学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创作。我们打算对这些歌曲进行流行化的加工,加入一些流行元素,同时不改变原有主旋律。尽管只是一个小片段,我们对任何一个不适合青少年传唱的曲段都进行了改编。

再创作手稿(节选)

当我们试着填词时,却又陷入了一种巨大的心理撕扯:究竟是根据党史故事重新填词,还是在原有词作的基础上进行口语化增删?重新填词是否背离原作初心?口语化增删是否依旧远离青少年心理?一番斗争和辩驳后,我们选择了后者。再创作,是赋予这些零落在民间的红色歌曲以活力,而不是站在前人的荫蔽之下成就自己的想法。

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尽管创新很艰难,但年轻的灵魂永远不惧险阻。这一种尝试虽然坎坷,其意义却远胜于我们流下的汗水。经此一“役”,我深感自己能力之不足,也对我们所做的一切感到值得。山大学子,一定能用自己的创造力,让红韵之火燎原!


【供稿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杨惠茹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王亦婷 刘婷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