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明月高悬话师恩,踔厉前行新征程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08日 21:20 点击次数:

今年的教师节有点特别,尊师重教的日子和花好月圆混搭在了一起。有很多人写文章回忆自己的老师,也必将有更多的人写自己的老师,所有的人写自己的老师都怀着崇敬的心情,我自然也不可能例外。

我出生在农村,出生的那个村庄被称为“中华葫芦第一村”,村小学和老家只有一墙之隔,父亲和小学的老师都很熟。离学校近就有近的好处,有时候起床晚了,胡乱扒拉一口饭,我会先把书包从学校的围墙扔进去,然后自己翻墙而入,连走学校正门的“机会”都省了。时间久了,教我的同村同姓的老师也摸准了规律,有时老师会在墙下等我,我一露头,看到老师站在墙下,冲我笑,吓得我赶紧缩回,跳下墙,乖乖走学校的正门。那时的乡村教育,很多老师没有接触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有的只是村里的文化人,也正是这种不规范给了学生们亲近田野和自然的机会。我们那个地方从来不缺水,夏天,男孩子下池塘甚至去离村不远的大运河玩水是家常便饭。但有一次教我的同村的老师却怒了,笑脸变得铁青,拿着教鞭站在教室门口,说是教鞭,确切的说就是一根竹棍。每一个进去的男生都乖乖地挽起裤脚,老师用指甲在小腿上轻轻的划一下,出现白印的,最近一定去下河了。下河的学生只能低着头,乖乖地伸出手,当竹棍和手心亲密接触的时候,那种火烧火燎的疼会和电流一样迅速传遍全身,尔后那种火烧火燎又会在手心浓缩。那时的我实在无法明白,为什么下河洗个澡竟能引来如此严厉的惩罚。

若干年后,某一个彩霞满天的傍晚,我回到老家,和父亲边吃饭边闲聊。父亲说教过我的同村同族同姓的老师因疾病离世了。那一刻我竟有一种莫名的伤感,学校院墙下的笑,拿起竹棍铁青的脸,竹棍敲击黑板的清脆声在我耳畔响起,在我的脑际浮现。

时间就像一条永远都不会断流的长河,每一个人都拼尽全力的在里面扑腾,扑腾出真实的记忆。后来,我到了乡镇中学上初中,有一个场景还存在我的记忆里。下过雨,我和二姐在去学校的路上,自行车轮胎的缝隙被泥土塞满再也无法动弹,一人拿根树枝将轮胎周边的泥土用力捅下来,继续骑行。只有静静的大运河默默地流淌。再后来,我考上了聊城的高中,独自骑自行车去报道的路上,耀眼的阳光照着一个少年青涩的脸庞,恍惚间好像也在昨天。再后来,我去了医学院,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翻书的哗啦声在今天想来依然清晰可鉴。求学期间,我经历了无数的老师,他们用严厉、用耐心、用慈祥点亮了我成长的道路,不仅教授我知识,更交给我做人的道理。我愿意怀着感激的心情,在这个即将月圆的中秋去回忆给予我启迪和成长的老师们。

很庆幸,我能成长为一名医生。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作为教学医院,我也开始了带学生。我愿意竭尽全力,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文情怀带给我的学生,把“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贯穿始终。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勤奋工作,勇于探索,努力教学,将个人的努力和这个时代紧密相连,一起律动。

在所有的称谓中,当我们喊“老师”时,内心总是充满了敬意。我忽然想到了两个字“人梯”,正是教师群体这种伫立的“人梯”精神,塑造着一个民族最悠远的精神命脉,让一个伟大的民族薪火相传。


【供稿单位:第二医院    作者:郝学喜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赵方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