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1日,我第一次踏上山西大地。一路上都是连绵起伏的青山,大树很少,小树成片,像一块块绿植地毯铺在路边,柔软、自由,叫人随时想上去躺躺。山上往往会有成群成群黑白相间的羊群,像波点,又像星星。这样的青山是我的最爱,我看着它们,我的心也随着它们起伏、起伏,最后驰骋进大山深处。
于是我对自己说,我要记录下这里的一年,记录下这里的长秋、凛冬、碧春与炽夏。一年的时间很短,让人庆幸的是,我将这些时间糖果一一装入了口袋中。现在,一起来尝尝吧。
长秋
山西—灵丘—下关,当初选择这里作为我的支教地,是因为听说学校真的隐藏在大山里,而我彼时正想追求一种极致清净的农村生活。但在推开宿舍门、又推开厕所门,了解了住宿条件后,我意识到,万事万物的优点和缺点都是相互对应的。就像清净对应的是偏僻,远离喧嚣对应的是生活不便,它们奔向初来乍到的我,猝不及防,和我撞了个满怀。
同样进入我的生活的还有孩子们。当我注视他们每一个人的时候,那每一双眼睛里都闪着火花一般的懵懂和希望。面对这样的眼神,我最开始很是迷茫。“我到底能带给他们什么?”这是我整夜整夜思考的问题。后来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恍然大悟,然后把它写在了语文书的扉页——“如果我们的学生懂得爱、同情、人道意识、人文精神,懂得颂扬、关怀和珍惜,感受过孤独、忧伤,勇于表达不满、愤怒和批判,那么,谁还会说他们不是优秀的孩子呢?”
这段话一直提醒着我,纠正着我,让我和他们一起前行。后来,由于不可抗力,孩子们回了家,我们被堵在了学校。这学期就这样在冰冷的手机与电脑屏幕中结束了,等到再见面,已是大雪纷飞时。
凛冬
在第一学期讲到《济南的冬天》时,我问孩子们,下关的冬天下雪吗?他们回答不一,甚至差点吵起来。我说,那好,那好,我们就一起等着看这个冬天下不下雪吧!
冬天来了。很幸运,下了几场大雪,大到大雪封山。于是,中午饭后,散步闲时,左顾右盼,量思许久,撸起袖子。白色的雪球划过空中,“砰”的一声,激起阵阵“涟漪”。“夏老师在那里!”“你打他你打他!”“啊!下黑手!”“停停停停!”……打雪仗,对大学生而言可能有些幼稚,但对在初中的大学生来说刚刚好。
也是在冬天的时候,我决定开始教孩子们合唱。这对几乎不懂乐理知识的我来说当然是一个挑战,其备课难度不亚于语文,甚至还面临着上课破音被孩子们嘲笑的风险,但是整个过程却非常充实且快乐。
碧春
春天是一个学年中最好的时候,精彩纷呈的校园节日,让孩子们可以像春天盛开的花朵一样大放光彩。校园文化节是我们来这里以后举办的第一个校级活动,从开始的策划,到最后的闭幕,我们都投入了很多心血。我看着孩子们用激情唱出他们的青春之歌,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热烈,而我也搭上这趟青春之车,回忆起了从前,只不过角色有所转换——从台前到了幕后,从队员成了裁判……也是很有意思的体验了。
后来2022届和2023届的学长学姐“重归故土”,老师们为他们接风洗尘。两个夜晚中,第一次,我仿佛看到了那条联系着支教老师和当地老师的纽带,听到了其上的铃铛被风吹拂发出的清脆声响。原来老师们也会和支教老师们开有意思的玩笑,也会推心置腹地诉说对这里的不舍与爱意,也会握着对方的双手一次又一次地说“明年一定要回来呀!”我们明年也会在这条纽带上系上更多的铃铛,我相信。
炽夏
支教生活在一年最热的时候到了尾声,就好像烟花在夏夜绽放后的戛然而止。
由于下关中学即将和上寨中学合并,我们算得上是下关中学最后一批支教老师了。中考结束,初三的学生和老师们相继收拾行李离开之后,整个学校冷清了不少。虽然每天似乎依旧如常,上课、吃饭、睡觉,但如果仔细听,有一阵一阵从远方传来的沉重的声音,那是离别的钟响。
再看一眼蓝天吧!这一年里,我曾无数次仰望这一望无际、辽阔无边的天空,时常看着看着,我的心绪也随着天上的一缕云丝飘浮。开心时,悸动时,恼怒时,迷茫时,是蓝天给了我陪伴与慰藉,让我寻求内心的平静。
有幸在最后的一周完成了我们的诺言——登顶恒山。站在恒山之巅,心旷神怡,精神抖擞。这是我登上的第一岳,是不是也意味着我又翻越了人生的一座山峰呢?那就让我带着饱满的精神,鼓足士气,再翻越下一岳吧!
文章发表于2023年10月18日《山东大学报》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