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枣园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06日 08:17 点击次数:

“37票同意,0票反对。”看着班里的同学们举手表决,一致同意举荐所有进行社会实践汇报的同学进入校级评选的那一刻,我不由回想起了暑假时的延安研学活动。正是这次经历,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1级本科班更加凝聚成了一个整体,也更坚定了我们“在马言马、在马学马、在马研马”的信心。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红色精神的传承地。无数革命先烈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使这片土地孕育出优良的革命精神与传统。为促进我们全面发展,继承延安精神,学院组织我们前往延安研学。

延安距离济南路途遥远,从学校出发的集合时间定在了凌晨5点40分。阴雨绵绵,天空也没有显出半分光亮的样子,我快步赶向大巴的途中,看到同学们互相打着伞、照着灯,男生配合司机师傅把行李搬上车,湿漉漉的手臂没有延缓搬行李的速度,一切井然有序。上车后,大家有的靠着椅背睡着了,有的小声交流着:“好困”,“有点饿了”,“导员去哪了”……我正统计着人数,便听到急匆匆的脚步声,只见辅导员郭老师来了,手里还提着一大袋子刚出炉的肉夹馍和豆浆,让我给同学们分发下去。这是新辅导员和很多同学第一次见面,那还有点烫手的热乎乎的肉夹馍,给这次游学开了个好头。

顺利到达延安,走在纪念园里,几步便是一位领导人的故居。这些故居与“金碧辉煌”毫不沾边,如若没有标牌,大概会被认为是当地百姓的寻常屋舍——窑洞中的床久经辗转已隐隐显出人形印记,桌子上也散布着划痕,卫生间更是只有两个凸起的土台阶。数目众多的故居是领导人几经迁移的真实写照,更是敌人穷追猛打的历史见证。在那时,连领导人的居所也时时受到敌军空袭的威胁,1947年毛主席的院落前便被投下炮弹;广大中国共产党党员,则面临着更多的危险。可即使是在如此危机之下,中国共产党人却依然与每个所经村落的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在老百姓中间口口相传。枣园的盏盏灯光是延安夜晚最后的灯光,总是在太阳出来前才熄灭,几大书记的事迹总被村民拿出来拉家常,更诞生了“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的顺口溜。滚滚延河奔腾咆哮,如同呐喊着向前进,彰显了在党领导下的群众的高昂革命热情。广大文艺工作者向往根据地的生机勃勃,也纷纷赶来延安,发挥自身专业特长进行红色文艺创作,使这一时期的革命题材作品脍炙人口、广为传唱,《黄河大合唱》便是其中的代表。

同学们围在导游四周,认真聆听着讲解,还有一些同学在展台前驻足,低头沉思着。平时在书本里读到的“共产党人与群众血浓于水”,此刻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活跃在同学们心间。大家逐渐明白,群众为何会与中国共产党亲密无间,会相信这个党派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带领中国人民找到真正的出路。在导游的讲解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事例是,毛主席被外国记者采访时,村里面的人都从山腰的窑洞往下看,对外国人的金发碧眼感到新奇,讨论得好不热闹,还时不时有人问主席的警务员这个外国人是怎么回事。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从未见到过这样的场面,她难以理解一党领导人居然能与群众熟络到这种程度,感叹中国共产党深厚的群众基础。由此,我深刻理解到,何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不仅如此,通过讲解,我们了解到毛主席积极开展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主题的大生产运动,连领导人们都各自认领一块土地进行耕种,粮产不达标一样要扣工分。在运动中,359旅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原本一无所有、泥泞难行的南泥湾,改造成了粮产丰富的模范生产基地与军事驻地。我们参与了模拟南泥湾革命实践的活动,伴着《南泥湾》的悠悠小曲,同学们咬牙走在举步维艰的斑驳小路上;穿越浓浓的硝烟,同学们抬着“伤员”快步行军,平时普遍缺乏体育锻炼的身躯,似乎重新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活力。

回过神来,看着经历了研学教育的同学们,如今汇报着一项项参与社会实践的成果,或是投身支教、为孩子们带去走出大山的希望,或是为乡村振兴而潜心调查、提出举措……我想,这趟延安研学之旅的意义就在其中。

文章发表于2023年11月1日《山东大学报》第29期


【作者:申展浩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迪拉热·艾买提江 赵方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