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般是不吃辣的。
辣味是痛觉。比如凉皮、面筋、豆芽、黄白米皮,这些颜色都是素的,但两勺辣油下去,红艳艳的也确实好看。吃一口可以,两口三口直到数不清几口之后,嘴巴里各种味道打架,最后还是辣味胜出。舌根辣到舌尖,一股难名的感觉从嗓子眼反上来了,直冲脑门。这时候已经不大有吃饭的满足感,脖颈后一颤就把头低下,眼前是碗里剩的辣油芝麻酱,鲜红土黄搅在一起。不大好受。
我的家乡在延安,印象里对吃辣没有太多的执念。在我们那里,“辣”要读作一声,并且拖着尾音,你若站在镜子前试一下,看到嘴角咧开,舌头卷缩,和被辣着之后嘶嚎狼狈的模样相差无几。然而很奇怪的是,我小时候曾对能吃辣这件事情十分自豪,家里自己做的辣椒酱夹馍馍,我能吃两个而不作半声。等到屡次为其他辣味折服后,我曾怀疑是不是土制辣椒酱还放了花椒的缘故,因为舌头发麻了。后来终于知道了原因:本地的辣椒品种不同,叫“秦椒”,秦椒特点是颜色鲜艳而辣味不显,干椒研磨成面油泼最佳。
原来油泼辣子里还藏着这样的门道。
本地革命旧址多,我曾经在某旧址公园内看到一个旅游团,里面戴着小红帽的老人问穿着八路军装的讲解员:“延安有哪些好吃的呀?”讲解员歪着头想了半天,最后说:“我们一般都吃川菜。”讲解员的话也不大对,本地特色一点的家常菜有道“小白菜熬洋芋”,碎菜碎土豆一锅加热烩出来,是那缺衣少食年代传下来易得的简单美味。现在到饭店里去,他们会用好看的瓷碟盛此肴,白菜换作奶白菜,洋芋还是那个土豆,调味倒是香了不少,吃的是新鲜菜热乎乎的那股香,端上来表面还浮层熟芝麻,一份二十多元。可以想来,这菜从材料到做法应该是和辣不沾边的,偏偏有饭店把那红鲜椒的籽刨出来,搅在小白菜熬洋芋里,这就吃得是意料之外,心惊肉跳了。
到大学,同学从各地来,其中有位重庆的Y君是很喜欢吃辣的。出去吃火锅只管把辣锅对着他,热气蒸腾,Y君筷速不减,很从容的样子。另有一事,Y君从来只吃麻油蒜泥碟,我问他,难道这是可以解辣的吗?他笑着说,你可以试试。昨天见句土话“辣子毛补,两头秀腐”,意为“辣椒没有营养,吃下去两头受苦”。我拍下来发给Y君,Y君回我三个涨红的圆脸和一个猫猫头,以及一句“我不敢苟同”;当然Y君也不是只吃辣,食堂的卤肉饭乃至芝士水果焗饭他也是可以大快朵颐的。有辣无辣,吃饭开心最大,我是羡慕Y君能吃辣的。
我多少也吃些辣,虽然大部分时候被辣得急寻饮料,但吃完饭后再想,有种小得意小快感,还有点“来啊来啊下次再来”的想法。吃不吃辣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丢掉生活里的小小趣味。
文章发表于2023年11月1日《山东大学报》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