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赵雷的《少年锦时》后,就想着写一下自己童年乡村生活里的零星碎片。
鲁西南的一个小村庄里,马颊河涓涓流过。大堤是长满了草的,丛里看不见的爬藤子总割伤穿裤衩子的我。村子靠着国道。
我记得马路两侧未修整的杂草丛里,羊群低头吃草,执鞭的老大叔或坐或躺在凉椅上,脚边的收音机里,唱的是唐三藏和女儿国国王的故事。两棵宽宽的柳树,我们缠着大人在中间搭了个秋千,你推我,我推你,推着推着,日头就下了西天。
去田地里看大人劳作,小孩儿们混成一团,田间地头疯跑。有时踩坏几棵庄稼,免不了大人几句骂,脑瓜儿聪明的,急跑进树林里躲,可哪想着遇到蛇,吓破了胆,哭着跑出来,被小伙伴好一顿嘲笑。乡间的黄昏似乎格外长,晚霞红里透黄,黄中染粉,重叠的树林与霞光铺出渐变的层次,远远望向天边云里,仿佛真能看到大人口中的“海市蜃楼”。
平日里大集小集时,常被使唤着看摊卖些蔬菜,如茄子、黄瓜和豆角。还有玉米,又甜又糯,留足自家吃的,其余都卖作钱币。有时收到一张崭新的红色大钞,要对着阳光检查好久。
年集则更加热闹了。小商小贩纷纷出动,一窝蜂挤到本不宽敞的街道上,都想着赚一笔过年的钱。卖海鲜的,卖兔子、金鱼的,卖珍稀水果的,以及卖一些我叫不上名的名烟名酒的,都仰起脖子吆喝,或用喇叭提前录好叫卖语,只管放那响着。素日难见的稀奇玩意儿,一下子全在这儿了,倒叫人眼花。甚至测生辰算命运的,也拄着幡来凑热闹,身旁常常是围着一圈儿毛头小子,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你啊,以后必成大器。”大师笑着捻自己的胡须,提笔送我一幅字画,我便高兴地归家了。
过年于我是个大事,不只为有压岁钱去买玩具枪或者弹弓,更因为待我极好的表姐总能买来我爱吃的东西,以及能交到很多亲戚家的孩子做朋友。过年于大人也是个大事。各方都来走亲串友,在外工作了一整年,回到家总要给老人买几件新衣服。街坊邻里也要出街拜年,沾亲带故或关系好的,拜上一拜,第二年来往也会多些。
吃饭时,常常是男人一桌,抽烟喝酒,女人闻不惯烟味,则带着小孩儿另起一桌。男的只顾喝酒吹牛,女的聊起家常没个头儿,倒便宜了小孩儿,这桌吃完那桌吃,红烧肉、排骨全囫囵到肚子里,硬生生吃到撑,连饭后的瓜子都没了兴致。躺在奶奶家的火炕上消食,看堂屋里摆着的灵位发呆,一炷香燃尽,便又起身往院里和刚认识的小伙伴玩摔炮去了。大人常说,每逢过年还有鬼节,都要把故人“请”回家里,只有看到我们过得幸福,他们才能放心。我想,爷爷也是如此。
小孩儿的喜欢,往往是没缘由的,是傻乎乎惹人发笑的。喜欢她,就会拿攒了一天的零花钱买个冰淇淋让她尝第一口;会因为听她说想吃槐花,便在放学后冒险爬上树干去摘一捧槐花;会在夏天从奶奶家偷偷拿来大蒲扇在她旁边扇风,事后被奶奶一顿扫帚疙瘩伺候;会在下雨天约她出来玩,两人一起踩水;会把路边发现的很好看的小花带去学校,别在她的发间;会在打雪仗时总将准头对着她一个,会因为她在桌子上画的“三八线”难过,会把蝉蜕藏在她桌洞里吓唬她,会为了陪她玩而去学沙包毽子……但我们终会长大。
童年有童年的难忘,成人有成人的精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少年锦时。或平淡,或起伏。在某个波澜不惊的日子里,这些故事也许会浮上心头,给人一瞬间的暖意;也许会藏在记忆深处,镌刻进时光。但我们都知道,它存在过,也给我们以力量。
文章发表于2023年11月22日《山东大学报》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