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高校铸魂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也最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上好思政课,是高校思政教师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和责任。面对思想动态活跃的“互联网原住民”,思政课教师也应在授课中应用“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以学生心理和实际需求为导向,授课内容既要“有意思”——提高课堂抬头率,又要“有意义”——厚植学生理想信念,达到“启智润心”的效果。
高标准的思政课可以从社会热点和学生的关注焦点切入,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正能量传递给学生。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引入对国际、国内形势和热点事件的多维度、深层次分析,结合生动实际的现实案例,帮助学生打破信息茧房,厘清杂糅信息,形成积极的价值观。例如,通过例举北京冬奥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在社交媒体上对赛场高科技“裁判”、奥运村智能化设备的“自来水”式宣传,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的进步与国际认可度密切相关。教学形式方面,可以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互动性较强的环节,例如,在专题为“当前就业形势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形势与政策课中,可以增加职业性格测试等内容,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特点就业创业,也可以组织学生结合祖辈、父辈的职业发展与探索来分享和讨论,增进学生对家国历史的探索和认识。
高质量的思政课应增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互动性,在心灵层面实现与学生的共情。在有关主题的课程中,可以从世界、国家、个人等角度展现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的历史文化演变和比较。讲解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以表演、演讲、辩论、实地参观考察等形式,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体会,呈现自己对家国情怀的理解。学生在排练、角色分析、讲稿撰写、思辨、实地访问调研的过程中,能够更清晰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更深刻地增进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家的热爱。课堂上,我曾组织学生表演《觉醒年代》片段、讲述家乡的振兴故事,学生在表演中表达出深切的爱国情怀,形成了热烈的课堂氛围。
高成效的思政课应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为学生提供追求卓越的思想动力、打好人生底色。我曾在课上讲到闻一多先生因臧克家先生一首“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而将其破格录取的故事。被有效启发的学生对如何理解“幻光”延展出多个哲学层面的解读。有的学生将三个“幻光”拆分解读为名利、幻想、人生目标,强调确立人生航向和切实行动的重要性;有的结合共产主义理论当时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解读为谁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看作“空想”,谁就会沉入“苦海”、失去信仰的根基;有的从过于强调人生的有意义或无意义角度进行了批判辩证的思考;有的将“幻光”的高度理解为人生要追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我的切身感受是,当代青年学生具有深厚的“国有所需,吾辈之责”情怀,需要思政教师秉承循循善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耐心和方法,引导他们迸发内心的潜能和力量。
好的思政课应成为大学生课堂时光的美好记忆,切合学生的心理诉求和实际需求设计授课内容,创新授课形式,使学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山大基因”的时代新人。
文章发表于2024年8月28日《山东大学报》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