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安徽屏山写生记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5日 15:16 点击次数:

我们从济南驱车14小时,跨越900公里来到了安徽屏山进行写生。车窗外的风景不断变换,从城市的高楼大厦到乡村的田野山川,再到连绵的山脉,这漫长的旅途虽疲惫,但内心满是期待。

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毛毛细雨便悄然洒落。我们踩着湿润的青石板路,在屏山村跟着导游缓缓前行,去探寻那些尘封在岁月里的传统遗迹。雨丝细细地飘在脸上,带着一丝凉意,却也清新。古旧的祠堂静静矗立,斑驳的墙壁上爬满了岁月的痕迹,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几百年的故事。祠堂内的雕梁画栋,虽历经风雨侵蚀,但那些精美的图案依然清晰可见,有寓意吉祥的瑞兽、寓意丰收的谷物,还有寓意忠孝节义的人物故事,它们仿佛在默默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们知道这些祠堂不仅是家族祭祀的场所,更是传承文化、凝聚族人的精神纽带。继续前行,古老的民居错落有致,它们依山就势而建,大多为徽派建筑风格,白墙黛瓦,马头墙高高耸起,那起伏的轮廓线,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屋檐下挂着一串串金黄的玉米和火红的辣椒,为这古朴的村落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走进一间民居,屋内陈设简单而古朴,木制的桌椅、柜子,虽历经岁月洗礼,但依然坚固耐用。在厅堂的正中央,悬挂着一幅幅先辈们的画像,他们的眼神深邃而坚定,仿佛在注视着后辈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感觉。

下午,雨过天晴,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大地上,给万物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我怀揣着兴奋与期待,搬着画材,穿梭在村落的街巷中,用心去寻找那个能触动心灵的绘画角度。走着走着,我被一处老宅的侧院吸引住了。那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树,树干粗壮,需几人环抱才能围住,树皮粗糙,布满了岁月的裂痕,但依然顽强地生长着。古树旁是一座破旧的石磨,岁月的痕迹在它身上刻下一道道深深的沟壑,诉说着往昔的辛劳。在阳光的映照下,古树的影子投射在布满青苔的石磨和斑驳的白墙上,形成了一幅极具韵味的天然画面。我迅速支起画架,摆好画板,拿起画笔,用细腻的笔触去描绘这眼前的美景。我先用铅笔轻轻勾勒出大致的轮廓,从古树的主干到枝桠,从石磨的轮廓到纹理,每一笔都饱含着对这传统乡村文化的敬畏与热爱。接着,我用色彩去丰富画面,调和出古树深沉的褐色、石磨的灰黑色以及白墙的斑驳色彩,努力让画面呈现出一种真实而又富有艺术感的效果。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仿佛与这古老的村落建立了一种奇妙的连接,跨越时空,去感受那些曾经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的故事与情感。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橙红色,给整个村落披上了一层温暖的纱衣。我们一行人结束了一天的写生,带着疲惫但充实的心情,相聚在一片柔软的草坪上。大家三三两两地挤在一起,有的坐着,有的躺着,毫无拘束地放松着自己。有人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零食,分享着这简单的快乐;有人则在讲着一路上的趣事,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还有人则静静地躺在草坪上,望着天空中渐渐出现的星星,陷入沉思。在欢声笑语中,我们畅聊着人生理想、未来规划,也讨论着对这次写生的感受与收获。有人感叹传统乡村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人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有人则表示这次写生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的实践,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成长的旅程。

今天是充实而有趣的一天,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的这次写生机会,来到这美丽又复古的传统乡村,感受它的魅力,汲取艺术的灵感,丰富内心世界,为我们的产品设计之路注入更多传统文化的底蕴与自然的活力。

文章发表于2025年5月10日《山东大学报》第7期


【作者:李启炫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赵方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版权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