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心灵驿站 > 正文

支教感悟

发布日期:2011年12月21日 09:01 点击次数:

  我叫王伟,1988年冬天一个普通的日子出生在中国北方一个普通的城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从小到大虽然谈不上一帆风顺但也算波澜不惊,平平淡淡地上小学,上中学,后来有惊无险的考入山东大学。今年,23岁的我终于暂时结束了漫长的学生生涯,走上了灵丘县平型关寄宿制学校的讲台,成为了大山里的一名支教老师。
  来平型关支教前的那个暑假,我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支教生活的信息,有各种媒体的宣传,有其他志愿者的博客,有往届支教师兄师姐的描述,甚至还有相关题材的电影电视。那时的我,无时无刻不在幻想、憧憬着我的支教生活——在一个充满田园气息的山村学校里,几十个可爱的孩子睁着水汪汪的、充满求知欲的大眼睛,抬头望着讲台上他们可亲可敬的王老师;而我,手拿粉笔,陶醉地给孩子们讲述山外精彩的世界,甚至仿佛看到孩子们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用自己的青春,为孩子们铺开一条通往山外的路……多么理想,多么浪漫的场景啊,好像拍电影一样啊!我是高尚伟大的青年支教志愿者!
  就这样,带着一腔热血和一股冲劲,我和我的队友们来到了伟大的平型关——这片中国军队第一次大败日军的神圣土地。到达平型关学校的第一天,我甚至还主动向校长请缨,担当了七年级的班主任。那时我多么激动,我“伟大”的支教生活就要拉开序幕了!谁知道,开学第一天新生报到,我这个刚上任的“新官”还没来得及“烧一把火”,就让学生给碰了一鼻子灰。
  后来的日子里,生活渐渐步入了正轨。这里的初中生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早读,六点跑操,晚上九点半晚自习下课后还要再加半个小时的补课时间。按照学校规定,这些时间班主任必须全程监督陪伴。晚自习结束后,班主任还要检查宿舍,督促学生尽快上床睡觉。除此之外,我还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每天白天平均四五节课,再加上要备课、批作业,一天下来手忙脚乱、马不停蹄。
  随着最初的热血和浪漫渐渐退去,只剩下每天上课口干舌燥地重复,却看不见孩子们的进步,我开始理智、冷静地思考我的支教生活。这里的孩子不光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也几乎为零,甚至还有学生半夜两三点钟从宿舍逃出去附近村子里上网。另外,打架、逃课、装病、早恋等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一开始,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我还苦口婆心地进行谈话教育,希望他们能被感化;后来,我的耐心渐渐被磨光,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我也会体罚甚至拳脚相加;再后来,问题此起彼伏,我才渐渐意识到,这不是一个孩子两个孩子的成长问题,这是社会问题。
  我经常用“父母供你读书,多么不容易”、“你要争气,回报父母”这类老生常谈的话题去教育学生,后来竟然有学生直接告诉我,他们觉得父母根本不在乎自己,所以这个世界上他们觉得什么都无谓,没有什么值得他们感动。震惊之余,我开始通过和学生聊天以及向其他老师打听等方式获得学生家庭的信息,才知道,原来这里单亲家庭的孩子特别多,甚至还有无父无母的孤儿,即使双亲都在的孩子也只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生在煤都大同,到了冬天,有的孩子家里甚至连煤都烧不起,要靠烧牛粪取暖。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缺少父母的管教和关爱,大多存在着“读书做啥?在学校耍几年,长大了再说吧”的思想。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陷入了深深的迷茫。我应该怎样做?他们缺少亲人的关爱,我作为一个大姐姐,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他们家境贫寒,帮他们联系好心人资助,或者干脆自掏腰包,帮他们改善生活?还是压根不考虑这些,只用拳脚和棍棒换来他们高高的学习成绩?后来,我想明白了,他们的确需要关心,需要资助,但是扶贫不能不扶志,在他们最难熬的时期,我可以给他们爱,给他们钱,帮他们渡过难关,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做人不能依赖社会的资助,不能靠博取别人的同情过生活,自强自立才是正道!对于很多孩子,升学的希望确实非常渺茫,但是必须强制他们坚持,要让他们懂得,即使读书无望也坚决不能混日子,小心明天日子混了你;即使明天不指望读书升学,只要养成勤劳、踏实的好习惯,不愁明天没有好日子。
  在平时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面对学生的懦弱、懒惰、逃避,我总是表现得冷酷甚至不近人情,丝毫没有平时想象中志愿者大姐姐般的亲切。其实看到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我又何尝不想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给他们缺失的亲情。但是,我忍住了,因为我知道,我帮得了他们一时,帮不了他们一世,不能让他们滋生依赖社会援助的侥幸心理,必须让他们学会坚强,学会勤劳!
  这就是我们的平型关支教生活。作为一个从小没有经历过什么风雨的普通大学生,我不是圣人,我没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气度,在这里我也经历了一开始的幼稚和冲动,后来的迷茫和怀疑,现在的我正在自认为正确的道路上摸索前进着。
  记得在支教团出征仪式上,学校的老师们曾说过,对于在高校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支教不仅是对社会的一种奉献,而且是给自己一次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对自己也是一种历练和升华。现在想想,这句话说得很好,我们服务基层、为孩子们奉献自己的同时,也收获了一颗成熟、冷静、丰富的心。其实,志愿者并不高尚,支教并不好玩。但是,光荣就在于这份平淡的重复与坚持。在迷茫的时候,我也怀疑过自己当初的选择,但是我深深觉得,支教可能会后悔一年,但是不支教会后悔一辈子。

【供稿单位:校团委    作者:王伟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胡楠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手机版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