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琥珀,研磨成一滴一滴,湮没于沙漏。倏忽之间,进入新闻中心已将近一学期了,细细咀嚼这半年与新闻中心有关的点点滴滴,感慨颇多,竟不知道该从如何下笔。
大一在学院学生会新闻部呆了一年,跑过几次不痛不痒的新闻,波澜不惊。大二,我果断地从学院学生会退了,一是因为课程紧,再就是院会的工作实在提不起我的兴趣。但内心深处的记者情结并没有消失,于是当新闻中心纳新时,沉寂的那一角又被唤醒了。说实话,报名时也犹豫过,在想新闻中心这个平台上能否让我得到想要的锻炼,能否让我的记者梦得到些许的实现。事实证明,这步棋我没有走错,新闻中心没有让我失望。
从对新闻只懂些皮毛的外行到能写出还算像样稿子的记者(姑且这么说吧,虽然还差得远),于我而言已经是个很大的提高了。还记得第一次接到老师采新闻任务时的激动,还记得第一篇稿子出现在山大首页时的欣喜,还记得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责任编辑位置时的兴奋……新闻中心,有我太多“第一次”的经历,我怎么会后悔?
新闻中心是个卧虎藏龙之地,本科生、研究生、老师,有太多优秀的人聚在这里。是老师和学长学姐们把我们迎进了这个大家庭,又是他们耐心详细地给我们讲解稿件的规范、编稿的注意事项、后台的使用,让我们逐渐触到了新闻中心的内核。我喜欢这个大家庭,并因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而感到幸运。
我喜欢这份工作,因为这里有敬业的老师们,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记者的不容易,更感受到了他们作为新闻人的严谨与热忱。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出稿,老师们经常加班加点。我周六值班,跟老师接触比较少,但跟同学换过两次班,那两次都有老师在加班,不知新闻中心的老师是否已把加班当作家常便饭。真实性是新闻的灵魂,因了它的真实性,新闻人才必须格外严谨。新闻中心的新闻标题字数、学院名称等都有严格的标准,对稿件的质量要求高,这不是死板,是对新闻的尊重。有时老师会对一个地方反复修改几次,即使是一个字词,不是做给谁看,而是对工作的谨小慎微。
我喜欢这份工作,因为这里有可亲可敬的工作伙伴们(当然大部分是我的学长学姐)。我喜欢跟他们一起工作,因为可以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半年里,跑新闻、做专访,再加上值班和其他的机会,结识了不少学长学姐,在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本身算是个内向的人,交际圈很小,但因为有了新闻中心,接触圈扩大了好多。把他们当做哥哥姐姐,很多问题都可以请教,关于采访、关于写稿,当然不仅关于新闻中心;他们也都把我当作妹妹,热心地解答我的问题,在工作、学习上给了我很多帮助和照顾。
我喜欢这份工作,因为这里可以锻炼我的能力。基于新闻中心的性质,新成员出去采新闻、写稿子的机会不是很多,所以我珍惜每一次机会。每一件事,只要用心做,就会有所收获。这半年屈指可数的几次采新闻(包括人物专访),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没见过大世面,我希望大学四年可以给予我开阔的视野,不仅是学识,更是能力,将来足以适应社会的能力。我希望大学毕业时,可以面对大场面不紧张、不恐惧,可以很淡定地接受各种新的挑战。我觉得新闻中心给我提供了锻炼的平台。
因为喜欢这份工作,所以不拿工资依旧工作热情高涨;因为喜欢这份工作,所以在被采访人没时间接受采访的情况下依然努力通过电话、邮件完成采访;因为喜欢这份工作,所以整理三个小时录音稿、熬通宵赶稿子也毫无怨言。因为喜欢这份工作,所以愿意让它成为我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伴我提高,伴我成长。
还记得那次通宵写完稿子之后,舍友一脸诧异地问我:“你至于吗?”我当时只是笑笑,没有回答。我是个认真的人,每一件事,不管在别人眼中是多么微不足道,只要对我有意义,我就会精心准备、努力做好,把它当做一件大事来对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世界,谈不上精彩,亦不必卖座,我们在其间乐此不疲、哭哭笑笑,就很完美了。在我的小世界里,有对“记者”这个称呼的情有独钟。我会在我的小世界里留一隅给新闻中心,让它伴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