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校史一页 > 正文

冯玉祥与齐鲁大学(一)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04日 15:57 点击次数:

冯玉祥将军是一位经历清代末期和民国早期的著名历史人物,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很多重大事件中,都有着他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的重大影响。尤其在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十四年抗日战争全过程中,他始终坚持忧民爱国、抗日救亡,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不谋而合,成为统一战线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军人,冯玉祥将军却与齐鲁大学结下不解之缘。他结识了中国最早的现代高等学府、美英加拿大基督教会合办的齐鲁大学众多名师学者,如老舍(舒舍予)、吴秋辉、田仲济、薛愚、陈崇寿、江涛声、刘兰华、侯空璋、张雪岩、高学勤等教授,不但虚心当这些大师的学生,还与不少学者交往甚密,结为知心朋友,共同为国家的美好未来而奋勇献身;尤其他与老舍先生在抗日战争中并肩战斗,结为生死与共的亲密战友。他还把两个女儿送到齐鲁大学读书。

齐鲁大学因为结缘冯玉祥将军这样的民族英雄而在各大学中独树一帜,《齐鲁大学校史》也因之增光添彩。

齐鲁大学文科教授吴秋辉先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卓越的文史学家,尤其对《诗经》研究深透,有独到见解,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都曾请专人到济南,敦聘吴老去任教,被其婉拒。冯玉祥将军也对其仰慕有加,便设法找朋友与之相识,成为挚友;他还拜吴教授为师,学习了诗歌的写法要领,从而诗兴大发。他同情民众疾苦,赞美大好河山,痛斥汉奸卖国行径,歌颂抗日救国将士,鼓励军民抗战到底,他没有较多时间遣词选字,就创作了大量白话诗,因他本身为兵,把“兵”拆开为丘八,便自称为“丘八诗”。

刘兰华博士是齐鲁大学文学院教育学教授、女生部主任,出身于基督教家族,是冯将军夫人李德全在北京贝满女子中学的同学,因而与冯将军熟识;刘兰华又与被冯将军送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的随军“红色牧师”余心清结婚,其独生女儿余华心后来又与冯将军的小儿子冯洪达结婚,成了儿女亲家,更多了一层亲戚关系。抗战时在重庆的冯将军放心地把两个女儿送到内迁成都的齐鲁大学读书。冯理达学医,冯弗矜学药,刘兰华像对待亲闺女似地照顾,格外尽心。弗矜不愿住女生集体宿舍,就和刘兰华母女一块住,可见关系之密切。

余心清是冯将军的安徽省老乡,1920年毕业于南京金陵神学院,在1922年作为神职人员,以中华基督教国内布道会代表的身份,出席河南省基督教青年会在开封举办的夏令营。当时任河南省督军的冯将军也在营中参加活动,余心清的表现突出,引起冯将军的关注,被招入帐下,当了随军牧师、秘书长,实际上成了冯将军的智囊,后来曾任冯将军创办的育德中学校长和开封训政学院院长。由于两人都同情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抗日爱国主张,成为无话不谈的莫逆之交,余心清备受冯将军器重,多次代表冯将军参加重大活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老舍先生已是著名作家,名震文坛,又到英国讲学多年,冯将军仰慕已久,也很爱读他的文章。1930年老舍被聘为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新文学主任兼国文系教授。1932年冯将军因战事失利而隐居泰山读书时,曾委托余心清秘书邀请老舍先生赴泰山讲学,因故未能如愿。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寇进犯山东,齐鲁大学的课上不下去,按教育部指示,搬迁到四川省成都市。11月20日,老舍从民族大义出发,抛妻别子,只身提着一只小箱,在教武术的朋友奋力帮助下,好不容易挤上南下的火车,到达当时抗日的中心武汉三镇。冯将军得知后十分感动。

老舍到武汉后,一开始住在同学家中。由于这时老舍原在北京师范学校的同学王向晨已经在冯将军身边工作,所以冯将军很快便知道了老舍的落脚点,立即派王向晨前去邀请老舍,两位相互倾慕的文武名人,在武昌终于见面。两人以文艺宣传抗日的想法不谋而合。当时冯将军正在自己出资筹办《抗到底》杂志,既缺少稿源,又缺少有影响力的、且没有党派色彩的文化名人扛大旗,老舍的到来无疑是及时雨,正中冯将军下怀。于是冯将军再三邀请老舍先生到他的住所福音堂居住。老舍鉴于自己当时无家可归的窘况,再加上冯将军的真诚和热情邀请,于是搬到了冯将军身边居住。武昌千户街的福音堂是当时冯将军办事处的所在地,在这里集中了一大批进步爱国作家、艺术家,他们积极开展抗敌救亡活动。同期,冯将军开设了“三户图书印刷社”,取“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典故,比喻抗战必胜之意。该印刷社大量印刷宣传抗日救国的诗歌和曲艺等各种资料,鼓励军民的战斗意志。该社还出版发行了《列宁全集》和毛泽东主席的《论持久战》,为抗战军民作系统完整的理论指导。

冯将军对老舍的为人处世极其敬佩。他在1938年初对手枪队士兵讲话时,曾高度评价了老舍的刻苦精神:“你们看见舒舍予先生没有?大冬天他每天早晨穿着单衣打拳,没有一天不是这样。看见人家那样刻苦,你们应当跟他学,老舍先生便是你们的一面镜子。”

冯将军对老舍参加《抗到底》杂志的创办工作十分高兴,在生活方面尽量给老舍一些照顾。老舍也不负冯将军的厚望,尽心竭力地投入工作。《抗到底》创刊号正式出版,“发刊词”中明确写道:“《抗到底》这个名称充分代表着本刊的特性:我们要根绝妥协,永不屈服,抗战到底!”冯将军与老舍均在创刊号上发表了署名文章,鼓励全国各方面军民精诚团结,一致对外,抗战必定胜利!两人成为该杂志的两大主要撰稿人。1月20日,《抗战画刊》又在冯将军支持下创刊。

此外,冯将军还极力推荐和支持老舍去参加《战时教育》刊物的编辑工作,并视老舍为自己的老师,有什么想不明白的问题均向老舍先生请教。如修改讲演稿、提案的文字,不少是请老舍帮忙的,甚至是由老舍直接起草的。两人当时对抗战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常常一致,对如何发动民众抗战,两人有着完全相同的看法,都非常重视利用群众、士兵所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如在大街上贴宣传画、标语、拉洋片、说大鼓书、演话报剧等来宣传抗战;两人还共同出席抗日公演、讲演、义卖、募捐献金活动,对如何搜集和保存抗战文艺资料也不谋而合。

冯将军和老舍积极支持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以下简称“文协”)。在老舍到武汉与冯将军结识、交往的时候,周恩来也在武汉,他也久闻老舍的大名并与之熟识。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出于建立广泛统一战线共同对敌的需要,酝酿把文艺战线上的进步力量组织起来成立“文协”,并考虑由老舍出面主持“文协”的工作。周恩来与王明会见冯将军时表达了此意,冯将军热烈拥护,慨然应允老舍一同参加筹备工作,推举老舍等11人起草会章。2月24日冯将军特意出席“文协”筹备大会。尽管国民党当局对于“文协”的成立处处加以刁难和破坏,冯将军利用副委员长的身份尽力协助解决了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和障碍,艰辛行进。

1938年3月27日,“文协”成立大会在汉口总商会礼堂举行。冯将军和老舍同时被推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老舍宣读了大会《宣言》和《告全世界作家书》;冯将军兴致勃勃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演,予以祝贺。中午,冯将军设宴招待全体与会人员。这位叱咤风云、久经疆场的将军,此刻在五六百名文人面前放声高歌,共祝文艺界在抗战旗帜下的大团结,实为一大盛事。

4月3日下午,“文协”第一届理事会首次会议在福音堂举行,仍由冯将军作东请客。与会理事们一致推举老舍先生为常务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实际上履行不设会长的会长职责。事后老舍多次向冯将军汇报和介绍该会的工作情况,遇到困难都得到冯将军的鼎力支持。

同年3月10日,“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总会战时儿童保育会”(简称“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或“保育会”)在汉口成立,理事长宋美龄,副理事长为冯将军夫人李德全。成立大会上选出国共两党和无党派人士56名妇女界名人为理事,常务理事还有邓颖超、史良等人。此外还聘请了国共双方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国际友人286位名誉理事,主要有蒋介石、冯玉祥、李宗仁、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沈钧儒、郭沫若、老舍、史沫特莱、司徒雷登等。该会也是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和推动下成立的,领导各省市“保育会”分会,共同出色地完成了保育和教育儿童的神圣历史任务。

不久,周恩来发了电报向毛主席报告,说他将邀请老舍先生访问延安,希望毛主席能在百忙中抽时间会见老舍。周恩来亲自巧妙安排,送老舍西行。老舍出鄂入陕,跋涉数千里,最后在西安搭乘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卡车,抵达延安,受到当地军民热烈欢迎。毛主席在窑洞里会见了老舍先生,亲切地说:“你是周恩来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朋友。为了抗战,我们走到一起来了。”回到武汉后,老舍向冯将军转达了毛主席对他的问候,传达了中共中央的正确主张和持久战思想,更坚定了冯将军抗战到底的决心。

随着日寇继续向南向西进犯,武汉的局势紧张起来,老舍决定内迁到陪都重庆,“文协”及《抗到底》、《抗战画刊》编辑部也同时迁移,1938年7月30日离开武汉远赴重庆。

12月13日,冯将军到达重庆,下午即去看望先期到渝的老舍先生,次日在百忙中仍与老舍等朋友相聚,畅叙别情,并计划当下的工作安排。

到重庆后,冯将军已无权无势,便集中精力到各处劳军、宣传抗日救国、动员民众募捐献金,支援前方抗日将士。12月18日老舍即应邀跟随冯将军离渝赴铜梁慰劳军队,看望受伤官兵。两人在路上还不断谈论中国当前的内政、外交及抗战大业;23日到万县,冯将军检阅了军队,亲眼见到文艺宣传的成效:男女老少为抗日救国争先恐后踊跃捐物献金,两人深受感动,非常开心。1939年1月2日,新年刚过,老舍又随冯将军西上阅兵。老舍为冯将军借到一个便携扩音器,便于各处讲演;冯将军说是个好办法,既省力气,效果又好,相当满意。到成都后,两人在基督教青年会出席了“文协”成都分会成立大会,冯将军责令成都市政府同意了为分会正式立案。

冯将军在成都半个月期间内,经老舍介绍结识了齐鲁大学医学院代理院长、病理学教授侯宝璋主任和齐鲁大学文学院社会历史学系主任、《田家半月刊》社长张雪岩博士两位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冯将军和老舍都是爱交朋友的人,遇到志同道合、坚持团结抗战的同志,一见如故,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

这次到成都,老舍寄居侯宝璋在齐鲁大学的临时宿舍内。侯宝璋不但带领医学院师生在极端困窘条件下坚持教书育人,而且还照顾从东南亚及香港沦陷区流亡祖国大陆、并在成都借读继续学业的大批华人子弟和香港大学医学院学生,还个人出资帮助其中许多极度困难者维持生活以读书。冯将军知道后,很为结识这位爱国志士而高兴。他说:“侯大夫学问极好,品行高尚,对朋友极讲义气,对抗战极帮忙。这次遇见他,老舍先生给我介绍,我真高兴极了。”

冯将军与老舍等人到成都作抗日宣传讲演的当天,就受到华西坝“五大学”(华西协合大学和内迁去的齐鲁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共五个基督教会办的大学)学生战时服务团团长郭成圩(即郭号,齐鲁大学医学院学生,中共地下党员)诚邀,到华西坝讲演。冯将军很高兴,当即答应,并于次日到华西坝拜见华西协合大学张凌高校长。张校长在家设便宴招待了冯将军与老舍先生等人。

1939年1月13日下午,冯将军准时到华西坝,对“五大学”两千余名师生作了“坚持抗战到底”的报告。他重点谈道:“今天诸位要知道,我们能平平安安地在这里教书、读书,是因为从广东起至大阴山内外一万多里路的战线上,有我们三百万忠勇将士,用他们的血肉筑起一座新的长城,挡着鬼子打不过来啊!同学们要特别珍惜无数前方将士浴血奋战保护下的大后方学习环境,好好学本领,为国效力。日寇必败,中国必胜!”冯将军慷慨激昂的演讲,不时被热烈掌声所打断,大大鼓舞了师生们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必胜信心。演讲结束后,学生战时服务团赠送给冯将军一面绣着“深入民间”的金字锦旗。冯将军誓死抗战的光辉榜样,激励着广大师生掀起为抗战将士捐物献金的热潮。(未完待续)


【供稿单位:山东大学报    作者:齐鲁医院 田道正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黄绎中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