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冯沅君、陆侃如、高亨、萧涤非、黄孝纾先后执教山东大学中文系,时称“五岳”。五位先生同在山大中文系中国古典文学教研室任教,共同接力分段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高亨先生讲授先秦文学,陆侃如和黄孝纾先生讲授汉魏六朝文学,萧涤非先生讲授隋唐文学,冯沅君先生讲授宋元明清文学。这一时期他们开始招收研究生,为国家培养了最早的一批古典文学专业人才。五位先生长期执教山东大学,悉心培育人才,对古典文学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月10日,文学院在知新楼A座8楼精心设计了“冯陆高萧黄”五岳主题图片展览。整个展览围绕冯沅君、陆侃如、高亨、萧涤非、黄孝纾五位先生在古典文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图片资料包括五位先生的个人生活工作照片、代表著作、手稿书信等等。
文学院院长杜泽逊教授说:“这半年以来,我们的几个同志在8楼编选设计了‘冯陆高萧黄’五岳主题展览,已经挂出来了。我们看到冯沅君先生的旧体诗稿;陆侃如先生在作家出版社再版《中国诗史》的时候全部重写的手稿一大摞;高亨先生著作多而大都是高难度。毛主席致高亨的信,只有几句话,却寓意深刻,文采斐然。萧涤非先生《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出版后,他在字里行间密密麻麻做的订补;黄孝纾先生的《周礼》选注、《晋书》选注、《周秦金石文选评注》、《两汉金石文选评注》、《玉台新咏》选注、《欧阳永叔文》选注、《钱谦益文》选注、诗词骈文创作、书法、篆刻、绘画。我看了这些,钦佩,仰慕。”
高亨先生
“五岳”最长者为高亨先生。高亨生于1900年,是文学史家、语言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高先生初名仙翘,字晋生,吉林双阳县人。1924年考入北京大学,1926年清华国学研究院毕业。历任东北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齐鲁大学、西北大学教授。1953年经陆侃如和冯沅君先生引荐,任山东大学教授。
高先生是研究先秦文学和文字学、训诂学的著名学者。早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两位大师,一生笃志于弘扬中国传统学术,成就斐然。高先生对《周易》《尚书》《诗经》的研究有不少创见,出版了多部著作。高亨先生的周易研究现在还是一座高峰,其中《周易古经今注》和《周易大传今注》两部著作,为学界所推崇。高先生到山大后,又焕发了学术青春,不断有新作推出,旧作也得以修订再版。这一时期先后出版了《墨经校诠》《诸子新笺》《文史述林》《诗经今注》《古字通假会典》等著作。1956年高亨先生、陆侃如先生和黄孝纾先生三人合作出版了《楚辞选》。
高先生不仅学术上硕果累累,在教书育人上也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他负责中文系本科基础课、选修课的教学工作。1956年高先生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高先生在培养过程中,要求研究生要脚踏实地,论点要有根据,要能批判、辨是非,分析主题思想和艺术特征。当时高先生有大量的科研工作要做,惜时如金,平日足不出户,但为了青年后学的成长,却不惜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逐字批改作业、解答问题、指导论文。他把教好每一个学生看作是自己的重要职责。
1963年10月下旬,高先生赴北京参加中国科学院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会扩大会议。11月16日,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高先生在《自传》中写道:
在一个客厅里,接见了我们,毛主席和我亲切握手,他问我:“你是研究哲学、研究文学呢?”我说:“我那样也没研究好。”他说:“很好。”我说:“主席过奖。”他说:“你的《老子正诂》,我早就看过了,写得很好。”我说:“主席过奖。”接见之后,国家领导人与参加会议的全体人员合照了一个相。会议闭幕后,我回到济南,我给主席写了两封信,又把拙著《周易古今通说》《周易杂论》《墨经校诠》《诸子新笺》以及读主席诗词所写的《水调歌头》一词寄去献给主席。
不久,高先生收到毛主席回信。“高亨先生:寄书寄词,还有两信,均已收到,极为感谢。高文典册,我很爱读。肃此,敬颂安吉!毛泽东 一九六四年三月十八日。”黄孝纾先生黄孝纾先生生于1900年,福建闽侯县人,是诗词骈文作家、文学史家、书画艺术家、古文献学家。黄孝纾字頵士,号匑厂,又号公渚,后以黄公渚为名。父黄曾源是清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翰林院编修。黄先生幼承家学,1912年至1914年就读于青岛赫兰大学。1924年始受聘于沪上刘承幹嘉业堂藏书楼,在上海与陈三立、冯煦、朱祖谋等结成“沤社”,作诗填词,活跃于文坛。又与汤涤、陈曾寿、夏敬观、叶恭绰、黄宾虹等组成上海“康桥画社”,在国画界享有盛誉。钱基博先生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将黄先生列为骈文四大家之一,确立了他在骈文史上的地位。1936年8月,黄孝纾先生应赵太侔邀请任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讲授古今体诗及习作、词及习作、汉魏六朝文及习作、唐宋文等课程。
1946年起黄先生寓居青岛,长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讲授目录学、楚辞、汉魏六朝文学等课程。黄先生1956年和1960年共招收了3名研究生。据黄先生的研究生冯能保回忆:“黄先生有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丰富的创作经验,教学认真负责,他讲授文学作品,不仅指出文学艺术的发展规律,而且把优秀作品的韵味、内在奥秘传达出来。”
黄先生治学广泛,著作很多,除他的诗文创作专集《匑厂文稿》《劳山集》外,还选注有《玉台新咏》《欧阳永叔文》《黄山谷诗》《钱谦益文》《周礼》《晋书》《周秦金石文选评注》《两汉金石文选评注》《司马光文》等普及性著作,收入王云五、朱经农主编的《学生国学丛书》。
冯沅君和陆侃如先生
冯沅君先生生于1900年,是现代作家,文学史家。冯先生原名淑兰,字德馥,笔名淦女士、沅君,河南唐河县人。1922年毕业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5年在巴黎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历任金陵女子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大学教授。1947年夏,她与陆侃如先生应赵太侔的邀请,任职山东大学,曾担任山东大学副校长,一级教授。
陆侃如先生生于1903年,文学史家。陆先生原名侃,字衍庐,江苏海门县人。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27年毕业于清华国学研究院。1935年在巴黎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历任燕京大学教授、东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7年夏任职山东大学,曾担任山东大学副校长,《文史哲》编委会主任,一级教授。
陆先生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思维敏捷,才华横溢,讲课内容丰富生动,板书清晰漂亮。冯先生担任基础课中国文学史的教学,还开设戏曲研究和陆游研究等专题课。冯先生讲课扎实,事先准备好充足的卡片,上课时先在黑板上写好提纲,然后照着卡片一张张地慢慢讲解,学生在下面记笔记很容易。
冯先生先后培养了9名研究生,陆侃如先生先后培养了5名研究生。冯先生对研究生培养工作非常认真。她制订好培养计划,包括研究生整个学习阶段的总计划和每学年、每学期的具体计划,甚至每周都有进度计划。为了不使进度拖延,要求研究生提前完成学习进度来保证计划的实现,并开出主要阅读书目、参考书目,还把自己的旧作和札记拿出来给研究生阅读。陆侃如先生以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担负着对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他采用个别辅导、共同合作和举办讨论班的教学方式,为山东大学培养了一批古代文学的研究人才。
冯先生一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主要成就在古剧研究方面。《古优解》《古剧说汇》是她的卓越研究成果。受教育部委托,1956年冯先生主编了《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随后同林庚先生主编了《中国历代诗歌选》。曾先后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第二、第三届代表,山东省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等职。
陆侃如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专家,主攻隋唐以前的文学史,尤以《楚辞》研究闻名海内外。陆先生早在1923年,也就是在北京大学求学的第一年就出版了《屈原》一书。1927年又出版了《宋玉》,奠定了他在楚辞研究界的地位。1931年陆先生和冯先生合写了一部研究中国诗歌历史的名著《中国诗史》。1933年合作出版了《中国文学史简编》。《中国诗史》和《中国文学史简编》这两部巨著,在国内外产生过重大影响。陆先生在山东大学重新修订了《中国诗史》和《中国文学史简编》。在此基础上又新著《中国古典文学简史》。陆先生还出版了《中古文学系年》和《陆侃如古典文学论文集》,并与牟世金合作出版了《刘勰与文心雕龙》《文心雕龙译注》《刘勰论创作》等著作。
1949年青岛解放后,陆先生任山东大学图书馆馆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1年春,被任命为山东大学副校长,又陆续兼任《文史哲》编委会主任、校科学研究委员会主任,并当选为山东省人民代表。1953年后,又相继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萧涤非先生
萧涤非先生生于1906年,是文学史家。萧先生原名忠临,江西临川县人。1926年考入清华中文系,1933年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任教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后任教于四川大学、西南联合大学。1947年重回山东大学任教,历任中文系主任、山东大学副教务长、《文史哲》副主编、校学术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等职。
萧涤非先生在杜甫、乐府、文学史研究方面有杰出贡献,被誉为卓越学者、一代宗师、乐府及唐诗研究的权威。萧先生在清华研究院的毕业论文《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获黄节先生的极高赞赏。这篇论文经修订后出版,被誉为“最佳之乐府通史”。萧涤非先生是海内的杜甫研究第一人,早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萧涤非先生就对杜甫研究有一个长远规划。1956年萧先生的《杜甫研究》出版,该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较早一部全面论述杜甫的研究著作,代表了当时杜甫研究的最高水平。他的《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杜甫诗选注》《乐府诗词论薮》《解放集》《读诗三札记》《皮子文薮》等书,均获得学术界的好评。
1961至1963年,萧涤非受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高等教育部委托,与游国恩、王起、季镇淮、费振刚等教授合编《中国文学史》。该书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部系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重要著作,是大学文科通用教材。1978年,萧涤非先生受人民文学出版社委托,担任《杜甫全集校注》主编。《杜甫全集校注》工程浩大,历经十余年未竟。萧先生在去世前一个月,仍在一字一句地审校。
萧先生从1956年就开始招收研究生,“文革”后又成为首批硕士研究生导师。1983年9月,山东大学开始招收文学博士生,萧先生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文学博士生导师。萧先生执教山大时间长,治学严谨,教学认真,为山东大学培养了一批研究古代文学的人才。
以“冯陆高萧黄”为代表的五岳,是山大古典文学专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共同绘制了山大“文史见长”的办学特色。五岳主题展,重现了五位学术大师的高雅风范,令观者无不肃然起敬,仰之弥高。
(作者系文学院教师)
注:原文刊载于《山东大学报》2020年第26期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