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山大华大合校成功庆祝大会主席团成员合影,左起:刘椽、吴富恒、罗竹风、余修、陆侃如、华岗、童第周、陈瑞泰、丁履德、刘宿贤、郭贻诚等
1952年,《文史哲》创刊一周年编委合影,二排左四为华岗校长
华岗(1903-1972)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1951-1955年担任山东大学校长,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年时间,但华岗以他卓越的领导才能、过人的才识、高超的理论水平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把当时的山东大学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成就了山东大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他也被誉为“懂政策、有能力、会办学的好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兼党委书记1950年春,华岗当选为山东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0年11月,华东军政委员会电告山东大学,经中央教育部批准,原在济南的华东大学迁往青岛与山东大学合并,保留山东大学名称。1951年2月,中央任命华岗为合校后的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
华岗面对合校的复杂情况,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全面贯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事理兼顾,舍异求同”的方针,坚持民主办学、科学管理,以发展的眼光提出重点学科建设,发展山大特色,规划出“文史见长,加强理科,发展生物,开拓海洋”的宏伟蓝图,很快把山东大学办成了新型的社会主义大学。1951年时,山东大学设有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和两个研究院、两个直属系,共18个系、2300多名学生,是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学科门类齐全、国内外知名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山东大学和华东大学成功合校,使山东大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正如华岗在报告中所指出的“把原有华东大学和原有山东大学合并成为现在的山东大学,乃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教育队伍的胜利会师,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创举。”
而后,根据教育部指示,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于1952年8月成立院系调整委员会,并召开本区院校校长会议。华岗参加会议,返校后华岗主持召开校长办公会议,决定成立山东大学院系调整委员会,华岗任主任委员,李芸生、童第周、陆侃如、吴富恒任副主任委员,崔戎等20人任委员,共同研究制订山东大学的调整方案和计划,领导全校院系进行调整工作。
山东大学的院系调整工作从1952年8月19日开始直到9月30日全部结束,前后共计6周时间,按预定计划完成了工农两院(共7系)与其他4个系的调整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院系调整,工学院、农学院、地矿系、政治系、艺术系先后调出,同时接收齐鲁大学的中文、历史两个学科,在全国各地与其它院校合并组成新的大学。分布在山东、吉林、湖北、江苏、河南、上海等六个省市,为促进新中国高等教育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院系调整后,学校除暂时保留医学院外,取消院一级的建制,设中文、外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海洋、水产9个系。这样,由中央教育部直接领导的、以文理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山东大学至此定型了。华岗校长亲自上政治大课1950年1月7日,华岗首开讲座,他以“怎样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来学习(共同纲领)”为题,讲了近四个小时,既有理论深度,又密切联系实际。一位老教授听后说了八个字的心里话:“如沐春风,如饮甘霖”。
1952年9月院系调整后,山东大学进入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时期,学校党委认为,要把山东大学建设成为一所新型的社会主义大学,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师生的头脑。因此,1953年初学校恢复了因院系调整暂停的上政治大课制度。校学委会决定,在全校教师和干部中,进行为期一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的学习,由华岗担任主讲,每两周报告一次,分组讨论一次。
华岗讲大课没有讲稿,手里只拿着写有简单提纲的纸片,完全根据自己的思路来,一讲就是几个小时。记录者不用加工,就复原成材料准确、逻辑严密、语言精练,甚至连一些引文都一字不差的论文。华岗每次讲完,记录者都连夜加班整理,确保在当期的校报《新山大》上刊出。
华岗的政治大课,在校内外的影响是深远的,学校在总结工作时对此评价说:“从大课开展以来,山大马上活跃起来,面目为之一新,成绩是极其显著的。”很多教师、干部自发给校报投稿,畅谈他们的学习心得。
华岗的政治大课也引起青岛市有关部门的重视。每次大课,校外有关单位的领导、宣传干部、中学教师等等皆纷至沓来,足以容纳三千多人的广场经常座无虚席,成为当时青岛市理论学习的盛事。校报在报道政治大课时描述:“大众礼堂、学生会及大众音乐团办公室均拥挤不堪,窗外与走廊都挤满了听众。到会人数之多,为本校有史以来所未有”。同时,《大众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都会派记者来,他们拿到当期《新山大》后,回去全版登出。
自1953年9月至1954年12月,华岗作了35次大报告,每次均在三个小时以上,一气呵成。报告的内容整理后,除了刊登在《新山大》,有些专题还在《青岛日报》和《文汇报》上转载过。1955年6月,华东人民出版社以《辩证唯物论大纲》为书名,分上下两册出版。该书对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是华岗在山东大学的一项建树,也是他为新中国理论战线所作的一份贡献。华岗校长创办《文史哲》1951年4月,在华岗的支持下,山东大学文学院和历史语文研究所的部分教师,共同成立了《文史哲》杂志社。大家一致推举华岗为社长,副校长陆侃如和文学院院长吴富恒为副社长。编辑部主编是历史语文研究所主任杨向奎,编辑工作主要由文史两个专业的几位教师兼任。5月,《文史哲》正式创刊,成为新中国创办最早的高校文科学报和人文社会科学杂志。
《文史哲》始终坚持宣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学术研究,提倡百家争鸣,鼓励青年学者,恪守“学者办刊,造就学者”的原则,“扶植小人物,延揽大学者”是学界对《文史哲》的广泛称誉。1951年夏,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元帅在上海的一次大会上曾说:“山东大学创办《文史哲》是开风气之先,继续办下去,一定可以引起全国各大学的重视。”
《文史哲》主张学术民主,提倡争鸣。它直接介入中国学术界长期争论悬而未决的学术问题,引起学者们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纷纷来稿参加讨论。不仅吸引了校内专家多次投稿参加,而且还团结了一大批校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前来争鸣讨论,如王亚南、顾颉刚、周谷城、罗尔纲、黄药眠、齐思和、杨宽等等,一时以《文史哲》为代表形成了新的学术中心。先后展开了“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中国农民战争作用问题”等大讨论。
早在1955年,《文史哲》杂志已迈出国门,高教部要求山东大学代表国家向英国、日本、苏联和越南等国的国家图书馆赠送《文史哲》杂志。此时的《文史哲》杂志已成为整个中国学术的重要窗口。《文史哲》作为新中国第一家高校文科学报,在国内外的名望日益增高。世界著名大学图书馆大都有对《文史哲》的收藏,哈佛大学更将《文史哲》与《历史研究》《考古》《文物》并列为中国大陆四大人文学术期刊。自2014年起,《文史哲》编辑部与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合作出版《文史哲》英文版JournalofChinese Humanities。
2017年4月21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山东大学时,特意来到《文史哲》杂志编辑部,寄语《文史哲》“要汲取传承优秀的人文精神,为当今所用,为后世续航。”
华岗校长奠定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的基础华岗为山东大学“文史见长”特色的形成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为了推动文科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华岗以身作则,带头搞研究,上讲台,讲新专业课,开拓新学术领域。他是中文系鲁迅研究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他不仅亲自讲课,还出版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鲁迅思想的逻辑发展》。在他的带动下,孙昌熙、刘泮溪等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鲁迅研究的专家。与此同时,历史系也开出了一系列新课,如“中国土地制度史”“中国农民战争史”“中国手工业商业史”“古代东方史”“亚洲各国史”等,其中“中国土地制度史”“中国农民战争史”两门课不仅在全国高校中属于首创,还由此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华岗的领导下,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的山东大学文科学术氛围浓厚,学术思想活跃,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踏实严谨、开拓求新的优良学风,形成了以文史见长的特色。
中文系群星璀璨,以冯沅君、陆侃如、高亨、萧涤非为代表的一群著名教授,他们在文学、语言学等诸多方面各领风骚。陆侃如、冯沅君夫妇在中国古典文学界久负盛名,他们合写的《中国文学史简编》是当时为数不多的部定教材之一,《中国古典文学史简编》更是被译成英、俄、捷等语言出版。此外,他们合写的《中国诗史》曾得到鲁迅的高度评价。高亨教授是当时著名的先秦文史专家和文字训诂学家之一,他的《周易古经今注》等论著早在40年代就闻名于世,60年代曾得到毛泽东的“高文典册,我很爱读”的赞赏之语。萧涤非教授以《杜甫研究》著称,他对学术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评价的态度,在学术界受到高度尊敬和广泛认同。
历史系也是人才济济,名流云集,是当时国内综合性大学历史系中实力最强的系之一,有以“八马同槽”为代表的一群名师。杨向奎教授在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领域的成就为学术界所公认;童书业教授的春秋史研究、手工业商业史研究具有开拓性,绘画史研究也独具特色;王仲荦教授是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研究中魏晋封建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魏晋隋唐史这一研究领域和武汉大学的唐长孺教授同处领先地位,有“南唐北王”之美誉;赵俪生教授是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对土地制度史和明史也有精深的研究;张维华教授在中外关系史方面的高水平研究以功力深厚、富有创见著称;郑鹤声教授在古籍版本目录学、中西交通史和中国近代史等领域有重要建树;许思园教授学贯中西,除世界中世纪史外,在中国哲学史和中国诗论方面均有独特见解;黄云眉教授以治明史著称;吴大琨教授以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史见长;陈同燮教授是世界史名师。
华岗领导的山东大学,在大力发展理科的同时,充分意识到人文学科的价值和作用,给我们留下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人文学术传统,也使得山东大学以文史见长的特色获得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华岗为山东大学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具有开创性的、奠基性的和历史性的。他为山东大学培育了一方沃土,那是科学与民主的沃土,是人才辈出的沃土;他为山东大学注入了生命的激情,这份激情来自责任与使命;他为山东大学高扬起一种精神,那就是像他一样的忠诚执着、铮铮铁骨的精神。
注:原文刊载于《山东大学报》2020年第34期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