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岗(1903-1972),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活动家、理论家、马克思主义学者,新中国成立之后山东大学第一任校长兼党委书记,山东大学历史上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代表。
华岗的名字,始终同革命连在一起。华岗在解放前,一直战斗在地下党的宣传战线上,是一个忠贞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和理论家。1950年11月,经中央教育部批准,原在济南的华东大学迁往青岛与山东大学合并,保留山东大学名称。1951年2月,中央任命华岗为合校后的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
合并后的山东大学,有五院十八个系,2300多名学生,是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学科门类齐全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校园里充满了解放的喜悦,一派蓬勃发展的生机。
华岗是一位勤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家,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山东大学期间,他把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当作头等大事来抓。1953年9月至1954年12月,华岗面向师生作了35次大报告。他讲时事、讲形势,宣传革命,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每次均在三个小时以上。他讲话的声音不高,不大使用激烈的言词,一派学者风度。他经常只是拿着几张卡片,并无讲稿,循循善诱,深入浅出,说理透彻。他的政治大课,不只学生爱听,老师们也爱听。华岗每次讲完,记录者都连夜加班整理,确保在当期的校报《新山大》上刊出。华岗校长的大课,在山东大学,在青岛市,在山东省乃至全国高校都影响巨大,对山东大学确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意义极为深远。这是华岗在山东大学的一项建树,也是他为新中国理论战线所作的一份贡献。
1951年4月,在华岗的倡议下,山东大学《文史哲》正式创刊,成为新中国创办最早的高校文科学报和人文社会科学杂志。华岗校长关于《文史哲》的办刊方针,与他的办学方针一致,都是要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培养人才。《文史哲》从创刊开始,就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开展各学科的研究,鼓励学术上不同观点和意见的探讨和争论。而这种学术民主、百家争鸣的活跃气氛,也很自然地养育了青年学子的成长,对发展和繁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文艺理论,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创办这样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不仅活跃了山东大学的学术研究氛围,同时广泛团结了国内不少知名的学者专家为《文史哲》写稿。华校长不只发动老师们写,自己也以身作则,经常撰稿,先后发表了近40篇文章,实可谓多产。
华岗任山东大学校长期间,在大力发展理科的同时,也充分意识到人文学科的价值和作用。为了推动文科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华岗带头搞研究,开拓新学术领域。他是中文系鲁迅研究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不仅亲自讲课,还出版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鲁迅思想的逻辑发展》。在华岗的领导下,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的山东大学,文科学术氛围浓厚,学术思想活跃,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踏实严谨、开拓求新的优良学风,给我们留下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人文学术传统,也形成了以“文史见长”的特色。
华岗在1951-1955年担任山东大学校长,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年时间,但他以卓越的领导才能、过人的才识、高超的理论水平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山东大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是开创性、奠基性和历史性的。他提出的“文史见长、加强理科、发展生物、开拓海洋”的主张,奠定了山东大学的学科基础;他为山东大学培育了一方科学与民主的沃土;他把当时的山东大学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成就了山东大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华岗被誉为“懂政策、有能力、会办学的好校长”。
(参考资料:《华岗在山东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办学实践》《战士、教育家、学者》)
注:原文刊载于《山东大学报》2020年第38期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