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校史一页 > 正文

《中国审美文化史》与人文素质教育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16日 08:00 点击次数:

《中国审美文化史》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与教育部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部分教师首创的一门新型的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主要宗旨是要在“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力”、“审美也是一种终极关怀”、“文化也是一种资源”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开发中国审美文化丰富的历史资源,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图文并茂的新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在形而上的层面上丰富其精神生活,在形而下的层面上提高其感受和判断能力。课程内容包括自上古至清末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发展脉络、主要成就、经典作品、风格流变及社会成因。以时间为序,大致包括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四个知识板块。该课程普遍适用于高等院校文理科大学生,尤其适用于人文学科的本科大学生。

一、该成果的开发与运用

在教学实验方面,自2002年度起,由陈炎、廖群、仪平策、王小舒四位教授、博导联袂在山东大学开设全校通选课。四位主讲教师均是在中国审美文化研究领域成果卓著的专家学者,教学能手和骨干;课程内容不但广泛涉及到音乐、美术、文学、建筑、园林、器物、服饰、审美崇尚、风俗等审美文化现象的各个方面,还对它们给以宏观把握,从中发掘共同的审美趣尚、文化精神等等;授课采用多媒体形式,既有实物图片展示,又有诗文、音乐、朗诵配合,更有主讲分析论述和课堂答疑,还有课下阅读教材、上网浏览网络版教材、用电子信箱与教师交流等。该课程因教师阵容整齐、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手段新颖而受到同学们的广泛欢迎,每次选课都大大超出限选人数,修课合计已达千余人。

在纸制教材的开发方面,由于此前四位教授合作出版的四卷本学术专著《中国审美文化史》曾获得“第三届全国高等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有着很好的科研基础。为了适应教学需要,课题组在原有的四卷本学术专著的基础上,编写了一卷本的教材《中国审美文化简史》,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于2007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该教材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者和编辑对其内容和形式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打造,除正文陈述内容外,配有插图、图解、名词解释,每节后面列有思考题,版式新颖,内容丰富,适合教学,在高校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光盘版教材的开发方面,为了适应该课程对音像教学的特殊需求,课题组开发了《中国审美文化史》光盘版教材。该教材利用超链接检索技术,除正文融文字、图片于一体外,还设置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课程目录、教授简介、教学视频、全文检索、图片资料、名词解释、作品朗诵、思考题等栏目,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就网络版教材的开发而言,为了进一步推广本课程的教学,实现远程教学的目的,课题组在光盘版教材的基础上开发了网络版教材,在原有栏目基础上,又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增加了相关链接、课程评价、网上交流等窗口,其网址见山东大学网站(wwwsdueducn)“人才培养”中的“精品课程”栏目。

在国内推广方面,该成果中的《中国审美文化史》课程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后,除山东大学之外,已陆续在山东经济学院、安徽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烟台大学、西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等国内高校开设。

在海外推广方面,该成果也成效显著。2003年下半年,课程负责人在台湾东吴大学作客座教授期间首次在海外开设了这门课程,使台湾的同学对祖国的文化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07年11月,课题负责人应日本大学媒体教育中心的邀请赴东京进行交流,向日本学者展示了本教材的网络版课件的内容及使用方式,受到日方学者的重视。2007年9月,韩国成均馆大学出版社主动向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联系购买本教材的版权,决定出版韩语版教材并推广(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分社自建社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向国外出售版权。此前只有袁行霈先生的一本教材被台湾一家出版社购买了版权)。

二、该成果的独创性贡献

首先,由该课题组负责人主编、课题组成员撰写的四卷本《中国审美文化史》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审美文化发展史的著作,在研究领域方面有开拓之功。审美文化,介于“审美思想史”和“审美器物史”之间。“审美思想史”,比如《中国美学史》,讲的是关于美和审美,孔子如何说、庄子如何说等,属于纯观念形态的东西;审美器物史,比如《中国陶瓷》、《中国青铜器》等等,偏重在物质形态和技术层面。审美文化史则既包含这两种,又超越这两种,重在通过分析和把握这些器物、这些说法,另外还有其他各种审美文化现象,描述一个时代、一个时期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风尚。此前审美思想史、审美器物史都有撰述,具体研究某种审美文化现象的成果也已出现,但综合、系统展示几千年中国审美文化发展历程的著作,这还属于首创。以此为基础开设的《中国审美文化史》课程,在全国高校是第一门,属于课程创新;以此为基础编写的《中国审美文化简史》教材,在全国属于第一部进行审美文化教育的教材。“中国审美文化史课程设置及软件开发”这个教学课题本身,具有极其重大的开创意义。

其次,在教育类型方面,本成果是“素质教育”的真正实践者。素质教育是近年提出并越来越得到强调的人才培养内容。由于审美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因而本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认同感。同时,该课程还可以通过对具体审美文化现象的解读,对美的作品的欣赏,对宏观发展脉络的把握,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品味、训练认知思辨水平,陶冶情操。由于本课程旨在开发大学生“智商”之外的“情商”,因而是补充德育、智育之外的审美教育的典型的素质教育课程。

再次,在教学形式方面,本成果是“多媒体教学”的真正实践者。随着科学技术、网络传媒等现代化手段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多媒体教学成为新型的教学模式。该成果是率先在审美文化教育方面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创新课程。“软件开发”本身就是为适应多媒体教学而展开的研究和实践课题。该成果中的“中国审美文化史”课程的全部文字、图片、音响、习题、参考文献、思考题均已完成了数字化处理,并实现了超链接检索,完成了单机版光盘制作和网络版远程传输,从而彻底改变了以往“书本+黑板”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该成果完成人的学术素养

该成果主要由一位教授负责、三位教授参与完成。四位教授均是学有专长、学养丰厚、学术成果卓著的专家学者、博士生导师和教学能手。

该成果负责人、第一完成人陈炎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和审美文化的教学、科研工作,兼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探讨;曾于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逾百篇,出版《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反理性思潮的反思》等学术专著多部,主编四卷本《中国审美文化史》并撰写《中国审美文化史唐宋卷》;曾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学术奖励和“教育部第四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泰山学者”等荣誉称号。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墨子学会常务副会长,曾任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并多次赴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地讲学、出席国际会议。

该成果第二完成人廖群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审美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攻先秦两汉方向,为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诗经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的著作有专著《先秦两汉文学考古研究》、《诗经与中国文化》、《神话寻踪》、《中国审美文化史先秦卷》、《诗骚考古研究》、《韩非子趣读》、《先秦文学史》等,编撰《孔子文化大典•生平卷》等,合著《中国文学精神先秦卷》等,并在《文艺研究》、《文学遗产》、《文史哲》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及《中国哲学》摘要和全文复印。其中《先秦两汉文学考古研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的优秀成果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并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重大成果奖。此外,学术成果还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社科二等奖4项。参与主讲的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近年独立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全国高校古委会等国家级研究项目。在教学方面成果突出,曾获得山东大学首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山东大学教学能手称号等荣誉。

该成果第三完成人王小舒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审美文化的教学研究工作,主攻元明清方向。已出版的著作有《中国文学精神的轨迹》、《神韵诗史研究》、《中国审美文化史元明清卷》、《中国现当代传统诗词研究》(合著)、《王士稹诗选译》(合著)、《神韵诗学论稿》、《王渔洋与神韵诗》、《审美艺术教育论》(合著)等,主编《新编中华传统文学精要》等。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献》等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作为第一负责人的课程《中华传统文学修养》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学成果突出,2008年被评为山东大学教学名师。

该成果第四完成人仪平策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和中国审美文化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出版《中国审美文化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中国美学文化阐释》、《中古审美文化通论》、《美学与两性文化》等学术著作10余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学术月刊》、《中国比较文学》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1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9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复印,多篇(次)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新华文摘》、《光明日报》、《文摘报》等转摘、介绍、引述、评介。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4项。独立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负责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2项。

四、该成果的社会反响

该成果课题在其建设、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学界、教育界的充分肯定,有着比较强烈的社会反响。

其一,该成果的基础性学术研究成果四卷本《中国审美文化史》2002年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其二,该成果中的“中国审美文化史”课程2005年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2007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其三,该成果中的“中国审美文化史”教材建设《中国审美文化简史》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其四,该成果2008年被评为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其五,该成果已被推广到海内外学界和教育界。其课程和教材在国内已被山东经济学院、安徽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烟台大学、西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等高校采用,在国外已被推广介绍到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韩国成均馆大学出版社主动向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联系购买本教材的版权,决定出版韩语版教材并推广。

其六,该成果得到了专家学者和学生们的广泛好评。有学者对《中国审美文化简史》教材评论称:“该教材主编和作者均为长期从事审美文化研究和学有专长的教授学者,学术功底深厚,对中国古代各个阶段审美文化的把握均有颇具启发性的剖析和见解。教材内容充实,材料可靠,学风严谨。同时,作者又注意到本科教学特点,能够做到深入浅出,行文生动活泼,颇具文采,读来使人兴味盎然。多媒体形式的配套,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开放式,更使这部教材具有了广泛的适用性。”上过《中国审美文化史》通选课的同学,有的说“上这种课是一种享受”,有的说“这门课不仅给了我们知识,而且丰富了我们的情感”,还有的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课”。还有的学生以“《中国审美文化史》课让我受益无穷”、“这样的选修课我喜欢”为题在网上发表了对课程的评论文章。


【供稿单位:《山大第一》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莉荔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