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1年开始,国家开始在各高校中选择一批代表我国较先进水平的、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和起骨干带头作用的数学和自然科学一级学科专业点,先后建立了“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旨在通过大力度建设,使这些“理科基地”持续稳定地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为相关学科输送高质量研究生源。同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山东大学数学基地成为首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1992年起招收以培养数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为目的的“基地班”。长期以来,数学基地秉承山东大学笃实、严谨的学风,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特别是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实施以来,在教育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关心和指导下,在有关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数学学院按照“目标明确,改革领先,成果突出,师资优化,质量一流”的总要求,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数学基地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结合综合性大学的特点和基础学科的现状,坚持“厚基础,拓视野,强素质,重能力”的原则,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人才和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批高素质的人才。
近几年,数学基地在总结多年素质教育与创新性教育经验的基础上,2006年和2007年分别获得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条件建设项目和能力提高项目的资助,结合基金项目的实施,加强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方位培养,完善科研训练、实验教学和实践应用训练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培养体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技能和协作能力,使山东大学数学基地的整体实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建设成为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区,数学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的输出基地。
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1、优良的师资队伍
山东大学数学基地有一支治学严谨、研究领域广泛、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48名,副教授55名,博士生导师34名,硕士生导师60余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特聘教授2名,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名,山东省“泰山学者”1名,山东省“万人计划”入选者3名。国家重大基金项目“金融数学、金融工程和金融管理”及国家“973”计划项目《金融风险控制中的定量分析与计算》首席科学家彭实戈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是倒向随机微分方程学科的主要创始人;青年数学家刘建亚院长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数论及其应用;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陈增敬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数学和精算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王小云教授在密码研究方面取得了优异成果,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另外,学院特聘中科院王元、杨乐、马志明、严加安、林群、石钟慈、刘应明、郭雷等院士为我院兼职教授。2010年9月,山东大学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签订协议,在山东大学设立华罗庚班。山东大学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将在学科建设、联合培养本科生以及研究生人才、共享师资科研资源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双方将合力巩固和提高山东大学数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2、高效的实验设施
多年来,数学基地不断加大对数学教学实验中心的投入,拥有“基地班”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实验室、研究生实验室等面积达4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基地还新建了多媒体讲学厅、“数学建模”实验室、金融软件实验室和信息安全实验室,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条件建设项目,加强基础条件的投入和建设,对人才培养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目前,这些实验室运转良好,使用效率高,基地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满足了教师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3、丰富的图书资料
图书资料对数学学科的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至关重要,数学基地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条件建设项目,扩建了图书室,面积由原来的100平方米,达到了现在的600平方米。近三年,年平均投入70余万元购进新图书、新期刊。图书室现有中外文图书3万余册,其中,有Springer出版社出版的UTM系列丛书及GMS系列丛书,美国数学会出版的数学系列丛书等大型原版外文数学丛书十余种。中文期刊87种,外文电子期刊249种,外文杂志100余种,中外文期刊合订本2万余本,基本满足了师生的需要。“基地班”学生可以到院图书室借阅图书,并有专门供“基地班”学生借阅的图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阅读到最新的专业文献,及时接触和了解所学方向的前沿成果,这为学生开阔视野、进行科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已成为全国高校数学院中一流的图书资料室。
4、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深入开展,成绩突出
为了使“基地”的教学适应现代数学的发展需要和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使“基地班”真正成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地,数学基地不断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并多次组织数学院专家教授对“基地班”教学计划进行讨论和修订。新的教学计划强化基础课程,增强前沿课程的教学,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为主干课程编写课程简介,放在网页上,供学生参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促进了教学工作的进行。基础课程中《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入选“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对高年级应用类课程,启发、案例式教学方法成熟推广,提高了“基地”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中《运筹学》入选“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多年来,由著名教授为学生开设《数学内容方法和意义》和《现代数学选讲》课程,让学生全面了解数学知识,开阔视野。彭实戈院士多次为高年级“基地班”主持读书班,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前沿知识。同时吸收优秀本科生参加教授的科研梯队,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思想方法。
数学基地还不断加强基地学生实验课程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开设数学实验课程,向学生直观地演示运用计算程序解决数学问题。注重学生计算机能力的提高,凡可以运用计算机的课程都附加了计算机实验,以此强化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及双语教学的推广试点。采用Maple软件开设数学实验课和数学建模课程。例如,《自动控制理论》、《数字信号处理》、《数学实验》、《数据库基础》等课程采用Mat lab开设,采用Power Point开设了《计算方法与软件》课程。《运筹学》、《数学建模》、《微积分》等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建立了数学基地网站,部分课程教案和课件上网,促进了学生学习。部分课程采用英语原版教材,开设了“Algebra”“Calculus on Manifold”、“Topology”、“Fundamentals of Number Theory”等多门本科英语授课课程,受到学生欢迎,也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基地积极编写和使用优秀教材,近五年来编写教材24部,出版学术专著8部,《运筹学》获得教育部教材类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部教材入选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多门基础课程选用国外高质量的优秀教材,产生了良好的课堂效果。精品课程建设在数学基地积极推进,成效显著。截至目前,《运筹学》、《线性代数》、《微积分与数学实验》、《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四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
“基地”建立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 项,其他教学成果奖30 余项;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科研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项目180 余项,科研经费4000多万元,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 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50 项。特别是彭实戈院士所领导的金融数学团队又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于200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2010年在印度南部城市海德拉巴举办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大会组委会邀请彭实戈院士作1小时报告(大陆数学家首次),这是国际数学界公认的殊荣,体现了国际数学界对他所取得的成就的充分肯定。刘建亚教授带领的大学数学教学团队、刘桂真教授带领的运筹学教学团队,均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信息安全专业2007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统计学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
5、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
创新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与创新性教育的有效结合,就是全面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使之成为高素质创造型人才。在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能力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传授一般科学创新所需的思维与实践方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增强整个民族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创新能力只有通过切身的实践才能取得,因此创新教育必须注重实践环节的培训与锻炼。教学实践不仅可以训练相关的创新技能,还能够培养通过亲身的观察、体验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创新的源头和关键。十几年来,数学基地始终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结合人才培养支撑条件建设项目,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切入点,构建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促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后备人才支撑。
6、低年级学生配备课业指导教师
数学基地每年都为一、二年级学生配备课业指导教师,通过指导老师的引导和启迪,帮助学生顺利渡过大学适应期,尤其是在学习上顺利进入大学数学学习阶段。将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开展课业学习指导、组织课外读书讨论、论文研读与写作,培养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培养严谨周全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适应和融入数学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综合素质,为今后的继续发展打下基础。
7、积极开展数学基地能力提高项目
数学基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科研技能和协作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基础研究型人才为宗旨,将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开展课业学习指导、组织课外读书讨论、论文研读与写作;让基地班学生普遍参加科学研究活动,让学生较早介入教师的研究课题,造就研究型的学习局面,通过科学研究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综合素质。
自2008年度,数学基地能力提高项目全面开展,资助了72个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在项目主持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可以了解一些数学分支的前沿的理论,锻炼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将来进入数学领域的继续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生接触科研训练、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机会和平台。让基地班学生普遍参加科学研究活动,让学生较早介入教师的研究课题,造就研究型的学习局面,通过科学研究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综合素质。
在数学基地的培养下,一批批高素质的数学人才从数学基地走向世界各地。据不完全统计,数学基地约有80%的同学获得保送资格继续进行研究生的学习,其中很多到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继续深造。仅近五年就有70余名学生到中国科学院深造,目前有100余名基地同学在国外大学或者公司工作。
近年来,数学基地培养出一批进取心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发展后劲足、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在各类大学生创新大赛及数学建模竞赛中屡创佳绩。以基地学生为主体的山东大学数学建模代表队在2009年获得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高教社”杯。已毕业的数学学院学生读研率、出国深造率比例高,许多毕业生已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近三年获得全国一等奖11项,全国二等奖18项,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23项,二等奖30项。
基地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也展示了良好的风采,有22支代表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试验课题,目前有数学基地为主体的数学学院正在实施大学生能力提高项目。
8、积极开展实践(实习)教学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基地加强了学生社会实践(实习)和课程实验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毕业论文是“基地”学生本科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将他们学到的基础知识用于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也是科研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一方面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方向自寻毕业实践课题,由接受学生的单位出具学生毕业实践的评价;另一方面,与许多单位建立了协作关系,作为学生的长期实习基地,如山东省浪潮集团公司、济南德安计算公司、中创软件公司、山东地纬公司等。由实习基地依据自己的科研和工作课题,为学生安排实践课题,提供优越的实习条件。这些课题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相当的科研性,高年级的基地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到这些实习单位,在教师和单位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参与实际科研课题,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相当大的提高,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实际,增强实际工作的能力,我们还积极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学生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利用暑期到青岛海尔集团、青岛啤酒集团、青岛港务局等单位参加社会实践,学习现代化大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和计算机应用系统情况,结合自己学习的基础知识,深入讨论,写出实践认识和体会,开阔了学生视野,促进了课程学习。
通过将近二十年的建设,山东大学数学基地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进一步改善了教学、实验、实习条件,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了教学研究与改革,为学生培养提供强大的软硬件支持。数学基地始终坚持“高层次,厚基础,重创新”的基础科学本科生培养模式,注意拔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已成为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人才培养创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