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学校”教学模式
发布日期:2014年09月10日 09:30 点击次数:
暑期学校是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种教育模式。山东大学充分发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特点和优势,积极服务山东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搭建柔性平台,实现学校资源的开放与社会资源的吸纳,以特色打造品牌,以精品赢得认同,实现开放式办学、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2004年在国内率先举办暑期学校。
一、暑期学校实施的过程
(一)明确办学理念与目标
为了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打破学院界限,打破研究生与本科生界限,打破校内外界限”、“邀请海外名师,面向校外开放,紧追学术前沿,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专项技能”的理念和指导思想,力图建设“精品化,创新型,开放式,国际化”的暑期学校模式。在此指导下积极挖掘海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满足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跨学校、跨省份乃至跨国界学习的需求,开放式办学,努力实现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二)建立完善的办学模式
学校确立了学术讲座、技能培训、社会实践、开放实验、海内外交流和双学位班/辅修班六大板块,板块设计固定而不乏灵活,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打造了一系列文化品牌活动,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平台。
(三)构建顺畅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
学校成立专门的暑期学校领导小组,制定了暑期学校实施方案,确保暑期学校运行有据可依;完善了暑期学校相关制度,在项目申报、学生管理、工作量计算和发放、项目评奖、教学质量监控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的机制,尤其在质量监控方面,形成了教务处教学检查、各学院自查、督导员听课检查和学生记者团随机抽查、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监督机制,有效地保障了暑期学校项目的质量;每年划拨1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暑期学校项目建设、教师工作量及奖励优秀组织单位。此外,学校还专门开设了暑期学校网站,集管理、教学、宣传于一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为两学期制提供有益补充。学校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通过举办暑期学校弥补了因多校区办学造成的教学空间的不足。实现了六个校区各学科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使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暑期学校的公共平台上相互交流,实现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暑期学校充分显示了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成为正常教学的有益的、重要的补充。
尝试复合型人才培养新途径。学校经过认真取证研究,在116个专业中选择部分专业,利用暑期学校在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等8个学院实施双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计划。培养计划覆盖海内外、校内外。在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同时,暑期学校还接收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近千名学生参加双学位/辅修班学习;面向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政学院、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大学等五所省属高校开放。
倡导服务地方。学校始终把服务山东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暑期学校自2005年开始,面向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政学院、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大学等五所省重点高校开设双学位班和辅修班学习,接收优秀学生到山大部分专业修读第二学士学位课程,为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为学生构建学习、实践新舞台。暑期学校依托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探索求知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个性。融科学性、新颖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开放实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开放式,研究性”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科研创新思维。通过暑期学校的学习,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机器人设计大赛和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中屡获佳绩,暑期学校成为学生学习、实践的重要平台。
二、暑期学校的实践效果
(一)规模扩大,质量逐年提升
六年来暑期学校项目数及参与人数不断增加。自2004年以来,暑期学校共开设项目2000余项。项目数量从2004年120项增加到2010年451项。累计参与学生约6万人次,其中海内外高校学生累计7000余人次,每年参与学生人数从2004年7000余人次增长到2010年的16000人次。教师参与人数从2004年124人到2010年达到426人。
暑期学校以其独特的品牌优势,在保证参与教师层次高、教学内容新颖、教学方式灵活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暑期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小组、教学检查小组、大学生暑期学校记者团对暑期学校师资配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有效监督,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推动了暑期学校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了适合山东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暑期学校模式
通过近几年对暑期学校教学的积极探索,确立了暑期教学项目的六大板块,即学术讲座、技能培训、社会实践、开放实验、海内外交流和双学位班/辅修班。所有项目面向所有参与学生开放,项目内容突出创新性和国际化。学校教务处对暑期学校进行统一指导、分类管理,承办单位具体组织。经过几年实践,暑期学校教学项目管理日趋规范,学校及承办单位分工更加明确,逐步建立了适合山东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暑期学校模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新型平台。
(三)充分发挥综合大学优势,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效突出
2006年暑期学校面向校内学生及山东财政学院、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大学五所省属驻济高校的部分学科专业学生开办双学位/辅修班课程,截至2010年,暑期双学位班共招收校内学生4096人,校外学生1473人。通过机器人实验、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等专项培训,山东大学学生在国内外数学建模大赛、机器人大赛上屡创佳绩。2008年,72名学生组成的24个竞赛团队获得山东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2009年,数学学院的3名同学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唯一的最高奖“高教社杯”。2006年以来,共有108名因参加暑期学校技能培训项目获奖学生通过单列计划获得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210名学生通过技能培训项目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人力资源、物流管理、秘书、等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为成功就业增添了砝码。
(四)深化开放性办学理念,校内外影响力不断增大
山东大学暑期学校打破了校内学院之间、校内本科与研究生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及国内国外之间的界限,“不设围墙”,不仅容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子共处一堂,吸收学术的滋养,而且对省属五所高校开放,实现了校内校外的联合。与此同时,为实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国际暑期学校项目的开展使山东大学的暑期学校走向了海外,教学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
自2004年山东大学暑期学校举办以来,以特色打造品牌,以精品赢得认同,得到兄弟院校的认可,社会影响力逐年增强,引起了校内外各级媒体,特别是中央级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持续报道,各大网站、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从不同层面对山大暑期学校进行报道。
2008年,教育部对于山大暑期学校给予了重点关注,在其网站首页“各地教育”板块,于7月10日、7月29日、8月7日,分别以《山东大学2008年度暑期学校重特色铸品牌》、《山东大学暑期学校六板块互动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山东大学2008暑期学校顺利结课》为题跟踪式报道山大暑期学校。
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教育网、先锋教育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网、中国高校媒体联盟、新浪网、百大网、华夏网、科学网、新华网、《中国青年报》、《科学时报》、《中国妇女报》等媒体也对我校暑期学校项目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报道,社会反响强烈。
(五)学生积极参与,受益面广,满意度高
暑期学校自开办以来,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根据2008年暑期学校后期问卷调查显示,同学们对2008暑期学校的认同率达九成之高。其中20.6%的同学认为今年暑期学校效果非常好,83.3%的学生认为今年的暑期学校比以往的暑期学校更好,65.1%的同学认为实用性是今年暑期学校的最大特色。同时,富有时代特色也成为今年暑期学校的一个重要特色,23.8%的同学认同此观点。此外,今年暑期学校中老师教学方法新颖、同学们之间的积极互动、人性化的管理服务、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成为大家最满意的地方,满意率达到95.1%。
(六)研教结合,教学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
暑期学校开办以来,针对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务处课题组人员在《求索》、《高等理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具有较大社会和学术影响力的刊物上发表了数篇关于暑期学校方面的学术论文。2008年《研究型大学暑期学校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三、特色及创新点
(一)开放性、国际化、公益性特色显著
为了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我校积极挖掘海外教育资源,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模式。作为探索高教改革的一种趋势,暑期学校打破了国家、学校、院系的界限,使各类学术讲座、技能培训、社会实践、海内外交流的安排更有灵活性和弹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自我发展空间,特色鲜明,办学效果显著,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和学生的喜爱。暑期学校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山东大学课程体系与国际接轨,提高了部分学科的国际化水平。
山东大学暑期学校项目中除双学位课程、部分技能培训课程和海外交流项目按照成本收取学生学费,其余项目的各项费用支出全部由学校负担,学生可以免费参加。
(二)突出综合性大学优势,实现各学科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山东大学在济南共有六个校区,各校区的学科特色明显。暑期学校打破院校、学科和专业的限制,相互交流启发和借鉴,使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暑期学校的公共平台上交流。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有助于文科学生的理科思维提高,工科和医科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学习的空间,为更多有其他爱好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延伸能力的机会。暑期学校充分显示了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成为正常教学的有益的、重要的补充。
(三)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双学位/辅修班影响力大
该项目打破了校内学院之间、校内与校外的界限,面向校外乃至海外学生开放。海外:暑期学校接收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的学生参加双学位/辅修班的学习;省内:面向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财政学院、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大学省属五所高校开放;校内:面向全校各院学生开放。暑期学校双学位/辅修班的专业数目达到16个,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等8个学院开设。
(四)构建实践教学大平台,强化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山东大学有关“社会实践学分”和“创新奖励学分”的规定,鼓励学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暑期学校依托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各有关教学单位开展了如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社区援助、科技兴农、医疗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社会。暑期学校为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探索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理工类各学科专业如生命科学院、化学院、药学院、软件学院等开展了科学性、新颖性、趣味性、实用性的开放实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执教老师积极探索“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启发学生科研创新思维。学生通过暑期学校的学习,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机器人设计大赛和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中均有出色表现,暑期学校成为学生学习、实践的重要平台。
【供稿单位:《山大第一》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榭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