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校史一页 > 正文

药理专家徐佐夏

发布日期:2014年10月20日 09:34 点击次数:

  徐佐夏(1893~1971),字益甫,山东广饶徐楼村人,是我国著名的药理学家、医学教育家、一级教授。
  1913年9月,徐佐夏考入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1917年7月毕业后到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担任校医。1918年2月,徐佐夏由北京到济南,在山东省立医学专门学校担任教师。1919年,徐佐夏参加山东省赴欧留学生考试被录取后,于1920年春赴德国留学,先后在柏林大学、提兵根大学和格莱夫司瓦尔多大学学习,毕业后在柏林药理研究所任教研员,因在药理学研究上有独到的创建,获得博士学位。1924年,徐佐夏由柏林回到祖国,任北平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授。
  20世纪30年代,徐佐夏被聘为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生物学系教授,主讲“动物生理学”。1937年3月,徐佐夏再次赴德国柏林大学进修。“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谢绝同事们的挽留,毅然返回祖国,决心将所学医术贡献给抗日战争。时北平已被日军占领,在全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抗战情绪鼓舞下,徐佐夏拒绝了在北平创办医学院的同学、朋友的邀请,冒着生命危险越过日伪封锁线,奔赴抗日战争的大后方——陕西西安,任教于西安临时大学。期间,徐佐夏怀着满腔的爱国主义热情,率领数十名学生组成抗日救亡宣传队,到汉中进行抗日宣传。1939年,随着形势的急剧变化,学校搬迁调整,徐佐夏又相继担任西北联合大学医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教授兼院长。
  1945年2月,徐佐夏到江苏医学院执教,兼任该院教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副院长。全国解放后,徐佐夏精神焕发,工作热情愈加高涨,当他得知山东大学医学院师资不足时,恳切请求去山东工作。1951年4月,徐佐夏与童第周、何作霖、吴富恒、郭贻诚、丁履德、陈瑞泰、杨向奎、赫崇本九人组成《山东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创办了新中国高等学校最早的一份学报。
  1951年8月,徐佐夏调至山东大学医学院任教授、院长兼药理教研室主任。在他积极不懈的努力下,学院的师资力量不断增强。
  1956年8月,山东大学医学院独立建院,称青岛医学院,徐佐夏任青岛医学院教授、院长。面对设备简陋、人员不足的现状,他一面主持处理学院日常的行政管理事务,一面潜心药理学的教学科研、教材的编写及著书立说工作。在徐佐夏与同事的一齐努力下,青岛医学院稳固发展。1956~1966年间,青岛医学院基础和临床教研室达30多个,教学设备总额达110万元。临床教学实习医院,除附属医院和青岛市的6所市级综合、专科医院外,还扩大到昌潍、烟台两地区的4所地区级医院。
  1953年后,徐佐夏连续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兼青岛分社副主任委员,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青岛市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山东分会副理事长,中国药典编委会委员,山东省科协常委,山东省药学会理事长,青岛市科协副主席等职。1962年,徐佐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因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山东省先进工作者,1963年出席了全国文教卫生战线群英会。
  徐佐夏为祖国的医学事业辛勤工作50余载,培养了大批的医学人才和医务工作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他创建了药理学科,并终生致力于药学研究工作,专长药理学、药用植物学、毒理学,主要译著有:《简明药理学实习》、《处方学》(1936年由北平大学出版社印刷为教学用书)、《药理学》(编译,1952年由上海交通书局出版)、《毒理学》(编译,1954年由上海医学出版社出版)、《植物疗法》(编译,1958年由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等,另有多篇论文在国外期刊发表。他曾负责评阅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试用教材,为我国高校药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1958年后,他领导创办了青岛医学院制药厂,主持研制成功了“血压立定片”、“抗哮喘片”等12种新药。纵使被关押在“牛棚”里,但仍念念不忘所担负的“口服避孕药”这一国家科研课题的研究,让家人搀扶到实验室进行具体指导。他还十分重视对祖国医学遗产的发掘和整理,主持了“甘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松节油对破伤风毒素的解毒作用”、“苏木对人体各系统的作用”等实验研究,在《甘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松节油对破伤风毒素的解毒作用》一文中,用现代医学的实验方法验证了祖国医药典籍中记载的甘草的解毒作用,发现单用甘草即可使破伤风毒素中毒的死亡时间延迟或复苏,若甘草与松节油合用,则解毒效力更佳,大大促进了中药在医学临床上的应用。直到晚年,尽管体弱多病,仍坚持带领药理科研人员对中药进行研究。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徐佐夏遭受迫害,被无端剥夺了工作权利,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于1971年11月1日含冤去世。1979年中共山东省委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徐佐夏教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高尚的师德以及为科研献身的精神,将永远留在后人的心田。


【供稿单位:《山大第一》 宣传部 新闻中心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依盟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