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蒋维崧
发布日期:2013年08月31日 11:06 点击次数:
蒋维崧(1915~2006),别署畯,亦作骏,字峻斋,亦作畯斋,室名费白日宧、归网室,江苏常州人。当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书法篆刻家。
蒋维崧出生于江苏省常州一个书香门第。曾祖父蒋日豫,为当地有名的学者,兼擅书法篆刻。家藏多旧籍、字画,这使幼年的蒋维崧受到了良好的熏陶,产生了对文学、历史、金石、书画的浓厚兴趣。稍长,随父辗转迁徙于南昌、北京、苏州、南京等地,读完了中小学。1934年,被保送入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当时,黄侃、吴梅、汪东、汪辟疆、胡小石诸先生皆执教于此,他们都是各学术领域中的专家和大师。其时学风所被,大都重视语言文字,因此蒋维崧对《说文》、《尔雅》,《广韵》诸书下了很大功夫,在语言文字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胡小石讲的《甲骨文》、《书法史》、《文学史》,更加激发了蒋维菘对书法、篆刻的兴趣。大学三年级时,他选修了艺术系乔大壮先生的《篆刻》、《书法》两门课,师从乔大壮先生学习书法篆刻。蒋维菘因早有书法、篆刻的基础,一经乔先生指点,技艺就突飞猛进,不久便成了乔先生最得意的弟子。在当年艺术系学业展览上,蒋维菘的篆刻作品引起全校师生的注目,艺术系主任徐悲鸿先生也赞叹不已,并请蒋先生替他刻印。1938年的全国美术展览上,蒋维菘的印作是唯一入展的篆刻作品。1939年,潘伯鹰先生介绍为章士钊先生刻印,章士钊曾以“作者篆刻擅巴蜀”的诗句给予赞扬。后来蒋先生印艺益进,文化名流求治印者不期而至,声名由此远播。此后,蒋维崧先生便走上了以学养艺、以艺显学、执著于书法篆刻艺术的探索和创作道路。蒋维崧的篆刻师承乔大壮先生,并广泛吸收珍贵的古金石文字资料融入方寸之中,在当今印坛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乔先生介绍蒋维菘向沈尹默学书法。沈尹默是蒋维菘书法发展和风格形成的关键时刻出现的关键性人物。蒋维菘写的行楷书“深入沈尹翁的堂奥”,从此“书法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以后的五六十年里,蒋维菘在实践中取舍扬弃,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书法,成功地处理了一些辩证关系,巧妙地将刚与柔、润与燥、深沉与轻盈有机地统一起来,字形简约而有法度、挺劲中露秀雅,结构平正中见流动、峻峭中透骨力,率真自然,典雅清正,以浓郁的书卷气,给人以朴实畅美的艺术享受。
1938年,蒋维崧在中央大学毕业。这时,徐悲鸿先生对他的书法篆刻极为赏识,希望他能作专业的篆刻家,而乔先生却希望他治学。他曾题蒋维崧印集诗,有旬日:“要从此事叩皇坟。”承乔先生之命,毕业后蒋维菘先后在重庆高等工业职业学校、中央大学、广西大学任助教、讲师。时值抗战期问,百业凋敝、谋生维艰,为照顾沦陷区上海的家庭生计,蒋先生到昆明中央银行任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转入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工作。1953年调入中央高教部任秘书。1955年复调至山东大学,历任中文系副教授、教授,直到去世。
蒋维菘是书法家,但首先是学者。早年,他迫于生计从高校转到银行工作,期间仍坚持研究古文字学、中国古典文学,搜集中国美术史的资料,并一直希望回到高校工作。到山东大学工作后,蒋先生很长时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上,从来都是把教学、科研放在第一位,书法始终只是茶余饭后、工作之余的一种爱好,是修身养性、追求乐趣的一种手段。蒋先生曾给中文系学生讲授《现代汉语》、《文学学与文字改革问题》、《古代汉语专书导读》等课程。蒋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字学造诣赢得学生的钦佩和崇敬,也使学生受到鼓舞和激励。黄炽在《和蔼亲切的蒋维菘先生》一文写道:“他胸中早已装有一部中国古老文字发展的活的历史:从仓颉造字的传说故事,到甲骨、钟鼎乃至各体的演变,他都烂熟于心,往往是脱口而出,信笔写来,仿佛他已经完全沉浸在那独有的文化天地之中,岂仅是引人入胜,简直让我们为之神往。……无论是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大篆、小篆、隶书、草书,从古到今,怎样在不同历史时代发展变化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他一边娓娓道来,一边在黑板上板书演示,同学们全神贯注地听着,唯恐漏掉任何一句话一个字。”1979年,蒋先生开始招收文字学硕士生。
1975年,蒋先生以《汉语大词典》副主编之一的身份主持山东编写组工作。蒋先生将精密的分析与合理的归纳科学地结合起来,从而发掘出了很多词的精确含义,补充和更换了大量旧辞书的例证,汰除了旧辞书误收的破词,纠正了很多词辗转因袭的错误。钱曾怡教授曾说,蒋先生实际上还充当了由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的《学习字典》的把关人。1974年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习字典》,得到当时中国社科院的学部委员、一级研究员丁声树先生的肯定。和蒋先生一起参加编写工作的很多老师无不赞叹他那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在山东大学,蒋先生立定学问的根基,同时又潜心于与此学问关系密切的艺术,从此,学问、专长和一贯兴趣促使先生越来越向书法和书法研究方面倾力。他与魏启后、陈左黄、高小岩、宗惟成一起被称为“山东五老”。 山东大学书法学科的发展,在蒋维菘、童书业等诸先生的影响和带动下,逐渐形成了以文史研究为基础的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的风气。1980年,蒋先生和孙坚奋教授发起成立了山东大学书画研究会,组织、联络全校爱好书画的师生,长期坚持群众性的书法创作、书法研究活动。书法是我国的国粹,是民族艺术百花园中不可或缺的一隅。如何进行书法学科建设,培养和成就高层次的书法人才;如何进行书法创新,正确导引时代书法创作风气,蒋先生有自己的看法。1986年,中文系在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设置了文字学(含书法)这一研究方面,蒋先生担任首任导师,于当年招收了一名硕士研究生,这在当时的中国绝无仅有,实属创举。在山东大学招收文字学(含书法)研究方向的博士生时,蒋维崧坚持将书法专业放在文学院,并语重心长地指出:“书法人才在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培养比较合适。一开始写字还看不出来,以后越来越觉得不读书,没有传统国学修养,就上不去了,这是经过历史证明了的。现实中的例子很多很多。”这几句深入浅出且意味深长的话,表明了他不凡的学术观点和艺术见地。关于书法的继承和创新,他曾说: “艺术的出新,并不是要把一切旧的东西推倒重来,而是要我们根据现在的眼光,找出可以改善前人和超越前人的地方为突破口进行探索,以此推动艺术的进步。”他七十年如一日艰苦探索,与时俱进,走出了一条正确的、科学的创新道路。
蒋先生一生致力于古代文献和汉语言文字学等领域的研究,尤以辞书编撰见重学林,兼擅书法、篆刻,一生以人格、学问滋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承者。
【供稿单位:《山大第一》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非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