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成仿吾(1897~1984),原名成灏,曾用名石厚生,湖南新化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党内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文学家、翻译家。1958年8月至1966年8月,成仿吾任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
1910年,成仿吾赴日本留学。在日本读了中学、高等学校预科,1917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造兵科,攻读枪炮专业。成仿吾因喜好文学,与郭沫若、郁达夫结成好友,一起建立了著名的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1921年4月,他与郭沫若在上海出版了十多种文学刊物。1925年,成仿吾任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任教授,兼黄埔军校教官。1928年,为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仿吾远赴欧洲。在法国巴黎成仿吾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活动,主编中共柏林、巴黎支部的机关刊物《赤光》。1931年回国后,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及省苏维埃文化委员会主席、教育委员会主任,后又兼红安中心县委书记。1934年10月,参加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长征路上的唯一教授,途中任干部团政治教员。1935年10月到陕北后,任中央党校教务主任、教师及红军大学(后改为抗日军政大学)教师。1937年,党中央委托成仿吾担任陕北公学校长。1939年,陕北公学与鲁迅艺术学院等学校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成仿吾继续担任校长。1948年8月,华北联合大学与北方大学合并组建华北大学,成仿吾担任副校长。1949年12月,在华北大学的基础上建立中国人民大学,成仿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1952年10月,成仿吾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1958年8月,任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1974年,中央调成仿吾去中央党校工作。1978年春,成仿吾受命主持恢复中国人民大学的工作,任党委书记、校长。
成仿吾是党的七大、八大、十二大的代表,是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4年5月17日,成仿吾病逝于北京,终年87岁。
成仿吾作为创造社的主将之一,他创作和翻译了许多论文、小说、诗歌,并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推动我国革命的新文化运动起了重要作用。就文艺思想和文学作品,他先后与鲁迅、胡适、茅盾、周作人、郑振铎等有过论争。他出版过文艺评论集《使命》,小说《守岁》,小说、诗、剧、杂记集《流浪》,论文集《仿吾文存》、《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与郭沫若合集)、《文艺论评》(与郁达夫合集)、《新兴文艺论集》,诗集《成仿吾诗选》、《长征回忆录》、《战火中的大学》、《成仿吾教育文选》等著作。
成仿吾知识广博,精通德、英、日、法、俄五种语言,长期致力于宣传和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曾三次翻译德文版《共产党宣言》。1929年初,中国革命正处在低潮时期,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广泛地传播和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积聚革命力量,迎接中国革命高潮的再次到来,蔡和森从莫斯科给在柏林的成仿吾写信,让他把《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译文由一位将去莫斯科的德国共产党党员带给蔡和森。后因蔡和森的回国、牺牲,译稿“随之石沉大海”。1938年,成仿吾和徐冰偶然在延安拾到一本德文版《共产党宣言》。为了革命的需要,为了完成蔡和森的遗托,他和徐冰合译了《共产党宣言》,由延安解放社出版发行。出版后,他发现有人根据俄文作了大量的修改,很不满意,但已无法补救。“文化大革命”中,成仿吾受到冲击,被停止了正常的工作,他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撰写《长征回忆录》。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他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编译出版的马恩列斯经典著作都是从俄文版转译为中文的,其中不乏不够准确,甚至谬误之处,中文版中的某些观点和史实偏离了作者的原文原义,立志在有生之年,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几部最重要的经典著作由德文直接译成中文。经毛泽东批示,1974年中央党校成立了“成仿吾小组”,专门从事马恩著作的校译工作。晚年,他重新翻译了《共产党宣言》,校译了《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反杜林论》、《德国古典哲学与费尔巴哈的终结》等经典著作,为准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作出了贡献。
成仿吾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认为,培养人才是国家最重要的建设事业,培育人才是百年大计、千秋大业,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现在和将来。当毛泽东于1945年8月征询他“仿吾同志,全国解放后,你打算搞政权还是搞教育”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还是搞教育。”成仿吾是中国共产党内从事教育工作时间最长的老同志之一,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政治坚定、作风扎实、具有真才实学的革命和建设人才。他在各个时期就教育发表的文章、作过的报告有300多篇,约80万字。
1952年,为加强对地方高等学校的领导,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年过半百的成仿吾被派往东北师范大学担任校长兼党委书记。他主持师大校政六年,被师生誉为师大建校以来的黄金时代。成仿吾从1958年8月到1966年8月,主持山东大学的工作长达八年。这八年是“左”倾思潮急剧膨胀的不寻常时期,他以政治家的胆识,教育家的才能,科学家的态度,实践家的经验,为山东大学作出了累累建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任校长时作词的《山东大学校歌》依然鼓舞着师生们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发挥着激励全校师生爱国爱校的重要作用。
刚赴任山东大学校长,就奉命将山东大学由青岛迁校济南。在搬迁一所老大学比办一所新大学还麻烦的情况下,成仿吾以较强的组织能力,带领全校师生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出色地完成了迁校任务。当时,“左”倾思潮泛滥,反右斗争扩大化,学校政治运动不断,且大炼钢铁,生产劳动成了压倒一切的中心,致使学校秩序紊乱,教学工作受到严重冲击。成仿吾以无产阶级教育家的革命胆识,采取得当的措施,稳妥的步骤,尽力排除干扰,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把学校秩序稳定了下来。他强调指出:“要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并不是单靠搞政治运动可以达到的。”“高等学校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提高国家的科学文化水平为己任,从长远观点上看,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必须做到以教学为主,学生也要以学习为主,否则将贻误未来。”针对有的同志提出教育工作方针是培养“劳动者”,成仿吾指出:“‘劳动者’还有一个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前提,丢掉这个前提,高等学校的工作也就失去了内容。”成仿吾校长这种以国家前途为重,力挽狂澜的果敢决断精神,不但要上顶压力,下排阻力,而且还担当着某些政治风险。由于他领导得力,使迁校后人心浮动的山大端正了工作方向,少走了一段弯路。
成仿吾校长特别重视教学质量。他强调学校工作成绩的大小,必须以教学质量为标准,忽视质量就是领导的失职。他要求各系制订好教学计划,选派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课堂教学工作,并认真抓好各个教学环节。他更能身体力行地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检查性听课,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给予帮助指导。为了加强教学工作的领导力量,他提请学校研究,并报上级批准,任命冯沅君教授为副校长,萧涤非教授为副教务长,以发挥他们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这些做法,在当时无疑是需要一定魄力的。
成仿吾校长把科学研究当成学校的又一项中心任务,摆在和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要求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他指出高等学校具备着科学研究的优越条件,只有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不断提高科学水平,学校才有广阔前途,也才能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在科学研究中,他提出“五定,三结合,两照顾”的方针,即制订计划要定方向、定课题、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研究内容要结合教学,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结合科学的发展;研究选题要照顾国家需要,照顾个人专长。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文科各系结合实际,对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进行深入的探索。理科各系根据需要与可能,在基础理论和技术应用方面,确立了重点。每年校庆的科学讨论会,都对科研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评论,从而推动了全校科学研究工作扎扎实实地前进,学术水平也得到不断的提高。同时,学校还十分重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成仿吾校长反复强调,新中国的大学生“科学研究一定要搞,一年级也可以搞一点,要成立科研小组,好好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他还说,“高等学校的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独立工作的熟练技巧和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的技能。这个任务要由多方面的工作来完成,但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开展学生的科学研究活动”。由于校领导对科学研究的重视,从1958年到1966年,山东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成绩显著,其中化学系研制的活性白土,达到国际上最好的联邦德国水平,晶体研究室培养的10公斤酒石酸钾大晶体被国家授予科学研究奖。
成仿吾校长非常关注教师队伍的建设。他将学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教授、副教授等,分别安排在校、系的领导岗位上,使其充分发挥才能。对于学术上有成就的青年教师,打破常规,越级提拔,鼓舞大家前进。他专门召开校务会议,讨论师资的培养和提高问题。会议要求各系把师资培养工作列入计划,全面安排,使这项工作三年初见成绩,五年大见成绩,十年培养出水平较高、学科齐全的师资队伍。他极力反对那种把教师当作批判对象的做法,提出要养成尊师的风气。他鼓励和支持教师在业务上努力钻研,同时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著作,领会精神,学习立场、观点、方法,学会运用,学以致用。在许多人认为学校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时,成仿吾坚持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要求,和我们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都存在着差距,这是学校的主要矛盾。承认这是主要矛盾,就必然要从各个方面加强工作,就一定会重视知识分子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成仿吾校长在工作中很注意发扬民主。学校的校务委员会是立法机构,也是最高的权力机构。其组成人员,除校级领导外,各系主任、研究室主任、教研室主任等都参加,教师占80%以上。校委会每月开会一次,每学期开学前,印发每次会议的内容,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再变动,使校务委员及早了解本学期内校委会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先行考虑。凡学校的教学、科研、师资培养、学校建设、人事变动、重大兴革等,都要经过校务委员会通过,作出决议,由校长组织执行。这样,广大教师感到自己有权、有职、有责,更加关心学校的工作,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学校的全面计划,对某项重点工作的检查,学年工作总结等,也都经校务委员酝酿后,再行充分讨论,使计划更符合实际,使检查更为深入,总结更具水平。这项好的传统,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成仿吾到任山东大学校长不久,曾表示一定以战争年代的战斗精神,把山东大学办成第一流的大学。成仿吾专心致志要把山东大学办成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方向、自己的风格的大学。他常讲,综合大学代表着国家科学文化发展的水平,山东人口多于英、法,土地接近日本,发扬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风格,才能高于英、法,好于日本。他要求发扬文史见长的优势,在中国文学、中国历史方面深入探索,取得更新更好的成果,并以文史为基础,创设政治系,向社会科学领域开拓,形成新的特色。他要求理科各系结合实际,在计算数学、磁学、晶体材料、微生物等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造,大步前进,后来居上,形成新的重点。成仿吾校长高瞻远瞩的规划,奠定了山东大学良好的发展基础。那时一个政治系,现在已发展为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法律、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并分别组建成学院;晶体材料和微生物分别发展成为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室,成为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成仿吾校长博学多才,领导有方,善于依据客观规律办事,又有管理水平。他对学校的全面工作,主要抓住三条:一是制订计划,建立工作法规;二是督促检查,保证计划的实施;三是总结经验,提高领导工作水平。对于计划总结,他要求各单位领导亲自动手,他也亲自审查,有的并提到校务委员会讨论通过。对于工作检查,他每年多次深入到教研室、教室、实验室、阅览室、宿舍、食堂、操场等处了解情况,每个时期学校检查的重点也不尽相同。因此,他对教学科研工作的进展情况,对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改善状况,对学生学习的情绪、学习效果,对学校的秩序和卫生面貌等等,都了如指掌,甚至可以举出某位教师在课堂上抽烟,某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某一科研项目因资料相互保密,进度迟缓,某系学生不参加课外活动,学习负担太重,某图书阅览室照明不足,影响视力等等。他到宿舍总要看看同学的床铺,问寒问暖,到食堂总要尝尝饭菜,品评伙食质量。同学们说:“成校长对我们生活上的关怀如同慈母,对我们学习上的要求又是严师。”
成仿吾从事教育事业五十多年,了解教育工作的规律。他强调要结合各个历史时期的需要,办适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战火中的大学——从陕北公学到人民大学的回顾》、《成仿吾教育文选》记载了他的办学过程和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实践,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为我们树立了一位伟大教师的崇高风范和优秀校长的光辉形象。正如袁宝华在纪念成仿吾诞辰100周年时盛赞的那样:“千秋师表,一代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