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首家综合学报《山东大学学报》
发布日期:2013年05月27日 09:17 点击次数:
[本站讯]《山东大学学报》创刊于1951年8月,是新中国最早的高校学报之一。当时的山东大学是一所设有5院18系的文、理、工、农、医多学科综合大学,华岗校长在创办《文史哲》之际,为了及时发表理、工、医、农和文史哲以外的学术论文,根据童第周、陆侃如两位教授倡议,决定创办综合性的学术期刊《山东大学学报》。
1951年4月,成立了第一届《山东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校长华岗,副校长童第周、陆侃如签署决议:童第周、何作霖、吴富恒、郭貽诚、丁履德、陈瑞泰、徐佐夏、杨向奎、赫崇本先生为山东大学学报编辑委员;童第周任编辑委员会主任、主编,吴富恒、杨向奎任副主编。
时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的华岗专门为《山东大学学报》创刊撰写了《发刊辞》,发表于创刊号。明确创办《山东大学学报》的目的宗旨和方针任务,指出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的教育,由于失去了原有经济政治力量的支持,而不得不跟着社会基础的变动而变动,走上了人民教育的道路。大学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的一部分,负有为国家培植高级建设人才的使命。一个国家的大学教育,是那个国家文化水准的重要尺度之一。新的社会制度和教育体制的建立召唤全校师生员工满怀信心地向着新型正规人民大学的前途迈进。他认为经过两年来的学习、改革和建设,虽有进步,但在推行课程改革及贯彻理论与实际结合方面,还不能满足客观的需要;在学术研究方面,风气还不够浓厚,这就多少限制了教学内容的充实。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本校历史语文研究所与文学院同仁曾经发刊了《文史哲》杂志,唯内容仅限于文学、史学和哲学方面,现又出版这个综合性的《山东大学学报》,借以推进课程改革和学术研究,范围则包括所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在内。指出本学报以促进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基本方针,为此就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共同纲领文化教育政策,总结和交流教学经验,积极推动课程改革;有系统地批评旧教育思想,以剔除其封建性买办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科学性的精华;提倡用科学的历史观点,研究各种学术与现实问题,借以充实和改进教学内容,以便我们能够更好地为人民和国家建设服务。我们大胆地发刊这个学报,一方面希望本校师生群策群力来培植耕耘,同时也希望各地教育界先进给我们以指导和支持,使我们这个学报由幼稚到成长,对新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略尽一部分责任。
1951年8月~1954年11月,《山东大学学报》为文理综合版,每年出版一期,实为年刊。自1955年开始,《山东大学学报》由文理综合版改为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分版编辑,本年各出版一期并未加标示,为半年刊。1956年至1958年,《山东大学学报》正式标明人文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其间《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出版两期。1959年5月分别出版的《山东大学学报》(中国语言文学版)和(历史版)各在第一期封三刊登《征求预订》:自本年度起,我校出版的综合性学报(自然科学版和人文科学版)改为按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六个学科分别编辑,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学报为季刊,文科各学科(中文、历史)全年各出版四期。本学报内容:科学研究论文,关于科学方面的调查报告、资产阶级学术思想批判、科学技术资料等。即年,《山东大学学报》(中国语言文学版)和《山东大学学报》(历史版)各出版四期,已按季刊出版。1960年至1963年《山东大学学报》(中国语言文学版)曾使用(中文版)及(语言文学版)称谓,均为季刊。1964年,《山东大学学报》(语言文学版)和(历史版)以《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出版两期至9月,因文科师生下乡参加“四清运动”曾暂时休刊。《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6年第1季度复刊出版第1期后,因爆发“文化大革命运动”,《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停刊。1979~1984年由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出版《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
1987年,经学校领导多方努力,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和教育部批准,《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正式复刊。1987~1999年为季刊,2000年起,改为双月刊。1997年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8年评为山东优秀期刊,1999年评为首届全国百强学报,自复刊至2002年,周祚绍任编辑部主任。
2003年开始,原山东大学、原山东医科大学、原山东工业大学文科学报编辑部的编辑成员合并组成新的山东大学学报编辑部。从2003年开始编辑出版合校后的《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傅永军教授任主编、编辑部主任。2008年2月臧旭恒教授任主编、编辑部主任。
华岗创办的代表山东大学整体综合学术水平的《山东大学学报》旨意,即全面推进学术研究和课程改革,让学术研究的风气浓厚起来,以大学、大师及新人成长和培养,对新中国文化教育事业担当责任。华岗拨冗在各期学报发文四篇以马首是瞻。至1964年上半年的不完全统计,人文社科教师基本均有研究成果在学报发表且已形成一定的学科优势和学术带头人。童书业、华山发表论文各13篇;高亨为11篇;徐文斗为9篇;殷孟伦为8篇;陆侃如、袁世硕、孙昌熙、刘敦愿各为7篇;张维华、吴松龄(路遥)、卢南乔、周迟明、韩长经各为6篇;冯沅君、葛懋春、郑鹤声、殷焕先、周来祥、黄冕堂、徐绪典、陆景琪、韩连琪、李永采各为5篇;萧涤非、牟世金、张伯海、陈月清、朱玉湘、于维璋、孟广来、郑佩鑫各为4篇;庞朴、刘泮溪、王仲犖、孔令仁、陈之安、赵华富、颜学孔、刘明翰、董治安各为3篇。《山东大学学报》自创刊来,由学校和学者的学术影响力相互作用,“山大牌”学报受到社会各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1955年,毛泽东主席曾由中共中央办公厅订阅《山东大学学报》。学报(哲社版)是中国权威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以2005、2006年为例,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公布的全文转载量排名榜中,《山东大学学报》列“高等院校学报排名”第17位、第15位。
《山东大学学报》1987年复刊后的办刊历程,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相同步,所发表的大量科研成果对繁荣学术研究,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和推动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促进了我校与国内外社会科学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山东大学学报在不断推出新人新作的同时,也成为培养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的学术论域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在各级党委和国家新闻出版部门的关怀指导下,经过近20年的办刊实践,山东大学学报坚持实事求是、严谨朴实的治学风格,提倡学术自由,鼓励理论创新,尊重学术规范,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主要发表校内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的学术理论研究成果。刊登中外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新闻传播学、编辑学、法律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本刊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坚持刊物的学术性和理论性,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历史积累和理论创新。
【供稿单位:《山大第一》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榭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