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海洋系的诞生
发布日期:2013年06月13日 10:16 点击次数:
在山东大学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曾有近30年在青岛办学(1929~1958)的历史。其中蔡元培先生的力荐选址青岛与杨振声的办学理念直接促成了海洋学科的孕育,促进了中国第一个设置物理海洋专业的海洋系的诞生。
一、杨振声首提涉海学科的设置理念
1928年,由于山东省的两所高等学府——省立山东大学和私立青岛大学相继停办,国民政府教育部开始着手国立山东大学筹建工作。1929年6月3日,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携眷来青,在原私立青岛大学小住。经过考察,蔡元培力主将在济南筹办的国立山东大学迁至青岛筹办,理由是“青岛之地势及气候,将来必为文化中心点,此大学之关系甚大”。国民政府教育部接受了他的意见,指令将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1930年4月,国立青岛大学成立,蔡元培先生推荐时任清华大学教务长兼文学院院长的杨振声出任校长并亲自题写校名。
对于国立青岛大学的办学特色,杨振声校长见解独到而富有远见。他对青岛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以及山东的古物文献等作了细致的分析,主张文理渗透,提出渐次增设海边生物学、海洋学、气象学等与海洋有关的学科。据《中国海洋大学大事记》记载:1931年5月4日,校长杨振声在对全校师生作报告时说:“文理两院,一方面为其他学院造根基,另一方面亦必求能有树立于学术界,而后其自身始具独立之价值,始足以自园其生存。”对于办出本校的特色,他说:“青岛附近海边生物之种类,繁盛不亚于厦门,而天气凉热适中,研究上较厦门为便。若能利用此便,创设海边生物学,不但中国研究海边生物者,皆须于此求之,则外国学者,欲知中国海边生物学之情形,亦须于青大求之。如此则青大将为海边生物学研究之中心矣……再者,理学院中,如海洋学、气象学,亦皆为其他大学所未办,我们因地理上或参考上便利,皆可渐次设立,此理学院自求树立之道也。”杨振声的这番真知灼见,对后来学校的海洋、水产学科独步国内,青岛成为我国著名的海洋科技与教育城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杨振声20世纪30年代颇具战略眼光的设想,后渐次变为现实。1932年,生物学系聘请张玺教授开始讲授海洋知识课程;1934年夏,发起组建了青岛海产生物研究所,附设在生物系内,国内很多专家来青参加研究,同时开办暑期讲习班六星期,一时盛况空前;1936年 11月,海滨生物研究所成立,山大生物系联合青岛观象台开展青岛近海渔业和海洋生物的采集和调查。这一系列的活动,为后来海洋类专业的设置和学校海洋特色的形成拉开了序幕。
二、海洋研究所的建立
国立山东大学因抗战而停办。抗战胜利后,1946年春,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原址复校,赵太侔再任校长。赵太侔校长利用青岛的地理、气候优势进行涉海学科建设和研究的理念与杨振声的思想一脉相承。据国立山东大学校刊记载,1946年赵太侔校长在《本校校庆典礼校长补志》中强调:一个大学,固然有一般的完整性,同时也要注意它的特殊性。山大实在有它可以特殊发展的地方。在环境方面,直接受山东半岛特殊物产及青岛工业特别发展的影响,有值得进行特殊研究工作之处。所以在我们工学院方面,计划设立造船工程及矿冶工程两系;在农学院方面,我们已设立水产学系。其次便是青岛天然环境,与海洋有密切关系,所以我们计划设立海洋研究所。关于海洋的物理、气象、生物、地质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这些都是地域上特殊条件,足以供我们研究的地方。由此,海洋研究所建立,并借此拉开山东大学海洋学科建设的序幕。
复校后,国立山东大学重视海洋学科建设。12月8日,国立山东大学校刊中《动植物系及海洋研究所概况》一文,记载了动植物系对本单位学术研究的计划,其中对海洋研究所的发展有较为详尽的规划:根据当前形势和青岛地理和气候的特点,拟于湛山附近海滨,建一所较有规模的海洋研究所。所内组织,拟分理化、生物二部。前者研究海洋方面,有关理化之特性,后者研究海产之动植物,理论与实际并重,同时拟设一大规模养殖场,以供培养海藻及其他动植物之用,并兼作研究及实验之场所,故将来可与农学院生理学之水产系,密切合作。希望建成后,不仅可供全国生物系及理化学者之研究,凡有兴趣于太平洋东岸之海洋学者,均可以以为工作中心。
1947年2月5日,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批准我校规划设置海洋学系并附设海洋研究所。电文如下:校理学院规划设置海洋学系,同时注重物理与生物两方面之教学,附设海洋研究所,以系主任兼所长。此项计划分四年间完成,本年度可由教育部酌拨筹备费用。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因各种原因,海洋系未能建立,但海洋研究所得以设置。校长赵太侔亲自拟写了国立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大纲,对该所的研究领域及其方向作出较为详细的阐述。山大海洋研究所成为青岛乃至全国海洋研究机构的先驱之一。4月24日,动物系主任童第周被聘为海洋研究所所长,植物系主任曾呈奎为副所长。
海洋研究所建立后,在海洋研究与教学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据1951年6月《山东大学介绍》记载:海洋研究所由物理系、动物系、植物系及水产系的教师参与组成,并与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合作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海洋动物、海洋植物、浮游生物、海洋环境、海洋化学、海洋物理、海洋地质七个方面,在辅助教学方面,海洋研究所与植物系合作开出了海洋学实验。当时主持海洋研究所工作的是代理所长、物理系教授赫崇本先生。
三、海洋系成立,设置物理海洋专业
抗战胜利后,厦门大学于1946年成立海洋学系及海洋研究所,唐世凤教授为首任系主任和所长。1952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遵照华东高校院系调整委员会的决定,1952年9月20日,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组唐世凤教授等3名教师和18名学生调入青岛与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学系,设置物理海洋学本科专业,赫崇本任主任。这是我国创办的第一个以开展海洋调查为目标的物理海洋专业,为培养我国向海洋科学进军的科技人才奠定了基础。
赫崇本,辽宁风城人,满族,著名的物理海洋学家、海洋科学教育家、新中国海洋事业的开拓者、中国物理海洋科学主要奠基人,中国海洋科学事业决策的主要咨询人和主要推动者之一。赫崇本1932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留学美国研习物理海洋和气象,1948年获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49年回国任国立山东大学教授,从事海洋教育36年。作为首任海洋系主任,他积极倡导和推动了海洋系学科建设,1952年设立物理海洋学专业,1957年设立海洋气象学专业,并致力于两门学科的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他曾兼任物理海洋学与动力气象学的教授,亲自开讲“海流”、“潮汐”、“海浪”等课程。为了加强师资力量,他一方面注意培养本校毕业的中青年教师,一方面设法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精英,商调聘请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文圣常先生、厦门大学海洋系主任唐世凤先生、青岛观象台台长王彬华先生和四川大学牛振义先生来校工作,聘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毛汉礼研究员授课,从而使教学质量大大提高,海洋系很快就成为了中国培养海洋科技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赫崇本先生为推动山大乃至中国的海洋学科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中国海洋大学鱼山和崂山校区立有赫崇本教授的雕像,2009年赫崇本先生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十大海洋人物。
完成1952年院系调整后的山东大学,已成为以文、理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具有战略眼光的华岗校长,这时已开始考虑学校的学科设置和布局。1952年11月,他会同童第周、陆侃如两位副校长提出:要把山大办成有自己重点、有自己个性的学校,要打造自己的特色。海洋系尽管是初建院系,但有数学、物理、化学三系的支持,又有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和气象台的密切配合,发展前途广阔,应该成为学校的发展重点。1953年5月,高教部指示各直属高校,研究并确定本校的重点学科与发展方向。山东大学遂将物理海洋和汉语言文学、历史、海洋生物、动物胚胎、植物共六个专业作为重点发展学科上报。由此山东大学形成了“文史见长,加强理科,发展生物,开拓海洋”的鲜明办学特色。
四、海洋气象学专业的建立
海洋气象学科在山东大学的发展,源远流长。1935年,蒋丙然在国立山东大学物理系创立了天文气象组。王彬华是国立山东大学物理系气象组的学生。1949年,国立山东大学物理系恢复气象组,刚从美国回国的赫崇本曾讲授“理论气象”和“气象仪器与观测”;时任青岛观象台台长的王华文(上世纪50年代初改称王彬华),也兼任物理系气象组教授,讲授“天气学”和“普通气象学”。1953年,山东大学物理系气象组并入刚成立的海洋学系,其人员、设备、资料一并归入海洋系,为海洋气象学科的建立打下基础,王彬华正式调入海洋学系。
实际上,海洋气象专业创办,与赫崇本先生的办学理念是密不可分的。他认为,要真正学懂海洋,还必须要有海洋之外的许多学科来配合,气象学是极为重要的姐妹学科,这两门学科应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正是赫崇本先生力邀王彬华以及四川大学牛振义教授加盟,才为海洋气象学专业的建立准备了充足的师资力量。
1957年9月,经高教部同意,物理海洋学专业改名为海洋水文学专业,原有的海洋气象教研组扩充为海洋气象学专业,海洋气象学专业正式成立。海洋学系更名为海洋水文气象学系,赫崇本任系主任,王彬华为系副主任。
五、海洋系的蓬勃发展
得益于学校“开拓海洋”的办学理念,海洋系自建立之日起,发展迅猛。据记载,1957年海洋系的研究经费为人民币22946元、卢布15386元、美金1000元,占当年全校科研经费总数的40%,由此可见当年学校对海洋学科的重视与海洋系发展的良好势头。50年代,海洋系科学研究硕果累累。1954年,海洋系陆续开展海上调查实习;1957年秋和1958年春、夏,参加了我国首次大规模的渤海同步观测,拉开了全国海洋普查的序幕;1958年9月,原海洋系的近百名师生参加了历时两年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同期,海洋系在教学组织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突飞猛进。据1954年海洋学系上报学校的材料中称,教学组织已设有海洋学、气象学、海洋化学三个教研组和动力海洋学、波浪学、潮汐学三个非正式组织,每组2人;专任教师17人,有我国著名的物理海洋学家赫崇本教授、文圣常教授和海洋学方面的专家唐世风教授,气象学方面的专家王彬华教授、牛振义副教授,有景振华等3名讲师以及9名助教。
到1958年初山东大学迁往济南,海洋系在六年的时间里,历经奠定基础、巩固发展和教学整改三个阶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史料记载,1958年海洋系有教师29人,其中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12人;图书增加到4000册,中外期刊增加到208种;组建了海洋调查、海洋学、动力海洋学、气象学、天气学和海洋化学等教研室;成立了仪器室,建立了水文气象仪器厂,扩建了海洋化学实验室和气象观测站,新建了沉积分析室和高空气象实验室等;编出了如普通海洋学、动力海洋学、波浪学、潮汐学、气象学和天气学等具有一定水平的教材。六年时间里,海洋系培养了五届毕业生(1954年第一届学生毕业),共121人。不少学生成为我国海洋事业的骨干和国内外有影响的海洋学家,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六、以海洋系等为基础组建山东海洋学院
1958年10月,山东大学主体迁往济南,老山大留在青岛的海洋系、水产系、地质系、生物系的海洋生物专业等成为“山东大学留青部分”。1959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批准了山东省委上报的《关于成立山东海洋学院的请示报告》,同意以原山东大学海洋系为基础成立山东海洋学院,并由山东省领导同意,先设海洋水文气象、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地貌五个系,学制四年。1959年,山东海洋学院成立,这是我国第一所以培养海洋科技人才、研究开发利用海洋为发展方向的重点大学,以此为开端,结束了与山东大学长达30年的共同期,走上了独立发展之路。1960年,山东海洋学院被列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1981年,拥有了我国第一批获准的硕士点和博士点——物理海洋学位点;1983年,博士生导师文圣常教授培养了我国第一个海洋学科博士生孙孚;1987年,物理海洋学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学科;2007年,海洋学科成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经过两轮国家一级学科评估,海洋科学稳居全国第一。
【供稿单位:《山大第一》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榭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