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专家曾呈奎
发布日期:2012年05月09日 10:55 点击次数:
曾呈奎(1909.6—2005),福建厦门市人。四五十年代任山大教授,并兼任系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世界水产养殖学会终身荣誉会员,国际藻类学会终身荣誉会员。因患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医治无效在青岛逝世,享年96岁。
曾呈奎先生在五十年代就是山东大学著名的教授之一。他性格开朗,十分健谈。在教学上精益求精,悉心培育人才;在科学研究上更有一种执着追求、锲而不舍的精神。1950年1月,青岛市召开了首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山东大学有十多位教授参加,其中有罗竹风、王统照、冯沅君、童第周、曾呈奎、吴富恒等。我当时作为新闻界代表(也兼记者)与各位教授一起参加了文教代表小组的活动。曾呈奎先生不论是小组会还是在大会上,他都争先发言,抒发自己对新中国的激奋之情,对海洋科学事业开拓发展的迫切之情,并凭借他多年研究考察的实情,绘出了我国沿海水产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他的这些设想和意见,得到了大会代表的一致赞同,有些意见还被采纳而写进大会决议中,为加速恢复与发展青岛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09年6月18日,曾呈奎诞生于福建省厦门市灌口镇李林村的曾姓华侨世家。少年时代他受母亲的思想影响较大,选取“泽农”为其号,立志农业、科技救国。他在大学期间就对海藻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海洋农业”的理想整整影响了他的一生。为了摸清祖国海藻资源的“家底”,曾呈奎从1930年到1940年任岭南大学副教授期间,就曾带几名采集工人对近海海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十年内,他采集了几千号海藻标本,以这些最早的海藻资料,发表了《中国海藻分类研究》这篇著名论文,成为中国海藻研究的奠基者,被公认为是这一学科领域的先驱。1940年曾呈奎先生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奖学金并前往攻读博士,1942年5月获博士学位。他在美国的几年,勤奋努力,继续研究海藻学并取得显著成果,在异邦海洋学界已小有名气。美方希望他留下来为他们的国家服务,但曾呈奎先生决心回来报效祖国。他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正因为她落后才更需要我们来建设。”
1946年12月,曾呈奎先生回到祖国,出任山东大学教授,并兼任植物系教授,他首先与童第周一起办起了山大海洋研究所,以后又与童第周、张玺教授一起组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海洋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前身);从此,海洋生物研究有了更稳固的基础,并且有领导有组织地开展了海洋研究活动。从1950年下半年开始,曾呈奎教授培养并组织了一批藻类分类学家(包括自己所教的学生),有计划地对包括中国沿海在内的北太平洋西部的底栖海藻作了全面调查,开展了中国海藻资源和分类体系的研究。五十年代以前,紫菜的生长史和孢子来源一直是个谜,所以无法人工采苗和养殖。曾呈奎教授与助手们进行孢种研究,破解了其中的“秘密”,正式了完全可以依靠人工生产壳孢子,用于紫菜的人工养殖,从而结束了养殖紫菜靠大自然恩赐“种子”的历史,开始了科学种植紫菜的新纪元。他们的驯种成果在沿海推广后,人工栽培紫菜业迅速发展起来,使中国紫菜年产量达到了一千多万吨干品,成为世界第三紫菜国。
二十年代由日本北海道传入的大型藻类——海带,味美可口,营养丰富,又能防治甲状腺肿病。但海带是一种喜欢低温的冷温带孢子植物。曾呈奎教授便组织了海带南移试验,一举成功,不久后便形成了大规模养殖。从1952年冬季开始,曾呈奎教授又带领他的助手和大学生,在青岛、烟台、大连等地近海内,用人工培植的方法,建起了一大片一大片的海带生产田。他们还不断总结栽培技术,进一步研究其生长规律和环境习性,并大胆采用农作物密植方法,大大提高了海带的单位面积产量。五十年代初,中国海带产量仅有60吨,每年要进口十数吨,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到1985年,中国年产海带干品已达250万吨,占海带植物世界年产量的80%,成为世界头号海带养殖生产大国,每年都有大量产品销往世界各国。如今,我国沿海布满了大小不一、成方成块的海带种植田,年年都获得大丰收。这既支援了国家建设,增加了外汇收入,又大大增加了渔民的收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这不能不使人想到当年科学家们对海藻研究试验的艰难岁月,更不能不感谢至今已有92岁高龄的曾呈奎这位老科学家为此所倾注的一片心血!
曾呈奎教授不愧为我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海藻专家。他的贡献是卓著的、多方面的,其影响又是十分深远的。是他,首次在中国发现了原绿藻,研究海藻比较光合作用,提出了光合生物进化途径,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进化论。是他,研究了紫菜和海带的发育生物学,解决了紫菜和海带栽培中的关键问题,使紫菜和海带人工培植成为现实,取得了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他还首先提出并阐明海洋生产必须走农牧化的道路,推动了中国海洋水产生产养殖业的发展,对全世界的水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世界海洋生物事业发展史上,将会永远铭刻上曾呈奎这一伟人的名字。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件特别值得一提的事。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到,曾呈奎先生是那样富有正义感,是那样热爱学生,是那样大义凛然、嫉恶如仇。在青岛处于解放前夕的黑暗日子里,国民党反动当局视进步学生如“眼中钉”,进行种种迫害。有一次师生在校门口集合,准备到街上游行示威,反对国民党打内战,要求和平、民主、自由;反动军警闻讯后,立即包围了学校大门,并且用皮鞭、棒棍、枪托等凶器,殴打赤手空拳的学生。有的被打昏在地,有的头破血流,有的女生头发被掀下来……。这惹恼了许多有正义感的学者、教授,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站出来与军警评理,用自己的身体来保护学生,这时曾呈奎教授一方面参加救护行动,一方面在别的老师得掩护下,抓住机会,用照相机偷偷地抢拍了敌人殴打、逮捕学生的镜头,并且连夜将照片冲洗出来送到《民言报社》,第二天照片就在报纸的显著位置刊登出来,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抗议。为了更有力地抗议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曾呈奎教授还与童第周教授一起,将这张报纸的剪报寄往北平、上海、南京等地,有的还寄往国外。以使山东大学反内战、反压迫的壮举传遍四面八方,把反动派的丑恶嘴脸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件事以后被传为佳话,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誉和尊敬。解放后,每当记者提到此事,曾呈奎教授总是笑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供稿单位:《百年纪人》 作者:台旭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金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