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运领袖罗荣桓
发布日期:2011年11月28日 10:43 点击次数:
罗荣桓(1902-1963)湖南衡山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罗荣桓曾就读于私立青岛大学。在校期间,他亲眼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凌辱,激起了他和同学们强烈的爱国热情。罗荣桓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成为当时的学运领袖。[1930年私立青岛大学的校产被刚成立的国立青岛大学(1932年改名为国立山东大学)收用,因而私立青岛大学的历史成为山东大学校史的一部分。]
1924年,罗荣桓考入私立青岛大学(后并入国立山东大学)工科预科,1926年结业。1924年7月,罗荣桓和张沈川等同学一路风尘来到青岛,踏进了位于汇泉山东侧的私立青岛大学校门。虽然时值盛夏,但那远处的阵阵涛声和迎面吹来的海风,却使人感到凉爽惬意,暑气顿消。青岛的景色是迷人的,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红瓦绿树,蓝天白云,使人有置身画中之感。然而,在那个中国人民饱受屈辱的年代,这里的政治气候又是沉闷并且让人感到压抑的。
早在1898年,德国人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行租占了青岛。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又出兵山东,继承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后来虽然中国政府在名义上收回了青岛的主权,但实际上青岛仍然处于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的控制之下。
那是1925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清明刚过,暖意融融,学校后面汇泉山上的樱花灿放了,罗荣桓和几个同学到山上去观赏樱花。一路上,他们看到的却是这样一番景象:手提着瓷酒壶喝得酒气熏天的日本男人,梳着高髻、脚蹬木屐、身着漂亮和服碎步款款的日本女人,还有那不畏春寒、活泼健壮、早已换上了裙子和短裤的日本孩子,他们正三五成群、络绎不绝地来到山上,兴高采烈、旁若无人地尽情欢乐。住在青岛的许多日本人全家都出动了,他们携带着留声机、照相机和美酒佳肴来到山上,纵情欢度日本的樱花节。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路上少有的几个中国人都很寒碜地避在一旁,好像这满山的鲜花是专为日本人开放的一样。
目睹着眼前的一切,罗荣桓和同学们再也没有兴致赏花了,那团团簇簇的花朵,在他们的眼中是那样地骄横刺目,盛气凌人。虽然是脚踏在中国的土地上,但在他们的感觉中却似乎是到了异国。罗荣桓的脚步越来越沉重了,他对同学们说:“回去吧,我们不看这个樱花了。”同学们似乎都在等着他的这句话。他们掉头而去,身后传来的是留声机里日本歌女嗲声嗲气的歌声和一阵阵纵情的狂笑。
令人难堪的事情并不止这一次。不久,日本又邀请青大师生参观访问青岛的日舰“比睿丸”号。“比睿丸”是当时日本海军的主力舰只,让师生们参观的目的不外乎是向中国人炫耀一下自己的武力。同学们跟随向导沿舷梯上上下下,默默地参观,默默地倾听着同行的朝鲜同学把日本军官的介绍翻译成中文。整个参观过程,都使人感到气氛十分压抑。
这次参观,使罗荣桓他们想起了不久前通过老乡的关系参观北洋海军军舰“海圻”号的情景。那是一艘用英国的旧商船改装的军舰,舰上的炮只是用来摆样子的,并不能真打,据说一打就会把船身震裂。而这种摆样子的玩艺却是当时北洋海军最大的军舰。
回到学校后,同学们议论纷纷,有人长叹,有人气愤,有人痛心。罗荣桓说:“中国是一个有四万万五千万人口的大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应当有强大的海军。”要建设海军,首先要使国家富强,而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发展工业。罗荣桓学的是工科,他希望能成为一名工程师,为祖国的富强尽上一份心力。
在校期间,满怀爱国之情的罗荣桓积极参加社会活动。1925年5月28日,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青岛惨案”。在党的领导下,由胶济铁路总工会发起,全市各群众团体成立了“青岛惨案后援会”,组织广大群众罢工、罢市、罢课和游行示威。青岛大学的学生冲破校方的种种阻挠,成立了学生会,组织学生们勇敢参加了这场汹涌澎湃的革命斗争。当时,罗荣桓被推选为学生会负责人。根据学生会的分工,罗荣桓负责演讲和演剧组的工作。在那段日子里,他白天带领演讲队在街头巷尾散发小报、传单,演讲青沪惨案情况,募集救济金,慰问死难者家属,晚上又参加演剧队工作。经过紧张准备,同学们在一个戏院里演出了《茶花女》和《可怜闺中月》,戏票义卖的钱交到了青沪惨案后援会,用来支援青岛和上海工人的革命斗争。
【供稿单位:《光明日报》2001年12月25日A3版 作者:黄瑶 邹宗良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亭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