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青岛大学的抗日救亡运动
发布日期:2011年12月20日 14:52 点击次数:
1933年秋,新生入学,青岛地下党组织指示国立山东大学党员学生李香亭、王广义(王路宾)和李实谔三人,在学校建立了党支部,由李香亭任书记。支部团结一批进步同学组织读书会、剧团、文艺社,学习马列主义书籍,阅读进步书刊,宣传进步思想,在群众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以后,企图进一步并吞华北。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继续推行屈辱外交,1935年6月5日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何梅协定》。日寇得寸进尺,积极策划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11月25日,唆使汉奸殷汝耕在河北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12月,蒋介石在日寇的要挟下又另成立变相自治的“冀察政务委员会”。至此,华北危机达到了顶点。
当此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秋,一切爱国的中华儿女,无不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忧心如焚,对蒋介石反动集团的卖国行径义愤填膺。这期间,我党中央于11月13日和28日,先后发表了《为日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中国宣言》和《抗日救国宣言》;两个宣言如同黑夜里的指路明灯,照亮了抗日救亡的道路。在党中央北方局的领导下,北平爱国学生不顾国民党反动当局的破坏和镇压,毅然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和“一二·一六”大游行,愤怒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并通过了《不承认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任何傀儡组织》、《收复东北失地》等决议案。北平学生的爱国救亡运动很快得到全国各地学生的广泛响应与支援,并迅速超出学校范围,扩大到社会各阶层,形成一个轰轰烈烈的爱国救亡运动。
12月18日山东大学广大爱国同学召开全校大会,推选陈延熙、李声簧、王广义、熊德邵、韩福珍等二十一人组成山东大学抗日救国执行委员会。山大学生抗日救国会成立后,即向全国发出通电,组织发动广大同学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开展宣传活动;并逐步向礼贤中学、铁中、女中等校发展,很快就成立了青岛学生抗日救国会。
1936年2月,正值元宵节的晚上,青岛市三号码头举行落成典礼,在前海栈桥大放烟火,观众人山人海。山大学生宣传队去进行爱国宣传,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揭露国民党政府对日屈辱投降的卖国行径,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正义主张,遭到反动当局的镇压。军警荷枪实弹,强行驱逐演讲的学生。当学生和群众同他们进行说理斗争时,他们竟至动武打人,并把李声簧、陈延熙、王广义、廷荣楙 、韩福珍等五名同学抓走,因而引起群众的愤慨。被拘同学坚贞不屈,一再向当局提出抗议。在山大爱国师生和全市人民的声援下,反动当局不得不释放他们。这更加鼓舞了群众的斗志。
国民党政府为了软化瓦解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教育部指令全国大中学校选派学生代表,于1月15日到南京听蒋介石训话。学生抗日救国会听到这个消息,代表全校同学向学校提出要求,不派人参加,但是遭到校方拒绝,派出三人前往南京。三名“聆训”学生返校后,即和学生抗日救国抱敌对态度。救国会随即召开大会通过决议:开除他们的会籍。校长赵太侔通过校务会议,于3月1日发出布告,以“行动逾轨,破坏校纪”为借口,将学生抗日救国会执行委员王广义、陈延熙、李声簧、熊德邵、韩福珍及候补委员周文煜等六人开除学籍,限即日离校。
开除六人的布告贴出,群情激愤。学生抗日救国会立即召开全校同学大会,同学纷纷登台演说,慷慨陈词,大讲爱国有理,抗日无罪,反对学校当局镇压学生抗日救亡活动,对校方无理开除六位同学提出强烈抗议!要求立即收回成命。会上选出代表,立即同校方交涉。要求再遭拒绝,大家义愤填膺,遂通过决议:罢课!如校方不收回成命,就坚决斗争到底。并立即组织了纠察队,推举程恒诗(陈汉)为队长,维持校内秩序,在第四校舍(男生宿舍)严加戒备,对被开除同学加强保卫措施。许多女同学在吴綪(女)、胡家珍、沙霞英带领下,自动到第四校舍参加警卫。
3月8日,国民党青岛市军政当局黎明前派出军警五百多人将山大第四校舍团团包围,砸门破窗而入,搜索学生代表和被开除同学,抓住就是一阵猛打,许多同学被打伤;当场拘捕学生三十二人,内有女生八人。把被捕学生装进警车送公安局教练所关押之后,大批警察、保安队仍然留在校院内严加戒备。第四、六校舍(女生宿舍)各房间由警察监视,大门由警察把守。
学校随后又贴出布告,以“结合被革学生,鼓动风潮,破坏校纪”为由,又开除学生十三人。他们是:程恒诗、廷荣楙 、朱缵斋、沙霞英(女)、武希龄、汪昭武,吴綪(女)、刘一志、刘荣汉、严曙明、顾欲然、党士英、赵如辰等。
被捕同学被押到公安局后,立即向市反动当局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允许在押同学互相见面,二是允许接见来探望的同学。但要求遭到拒绝,遂进行绝食斗争;三天之后,当局被迫答应要求。校内去探望的同学,每天络绎不绝。同学们的关怀与支持,使在押同学受到极大鼓舞。
这时,教育部特派督学孙国封专乘来到青岛协助解决山大学潮问题。他曾多次到公安局召集在押学生讲话,威胁利诱,软硬兼施,要他们同意复课。在押同学当场严正地告诉他们,抗日爱国的行动是正义的,因而是无罪的;并且抗议学校当局开除爱国同学、镇压学生爱国运动;要求他们收回成命,否则就罢课到底。他们还多次召集校全体学生及其代表谈话,要他们复课,但得到的回答是:如不收回开除十九位同学的成命,决不复课。
经过同学们的坚决斗争,加上后来全体教授的一致要求,迫使学校当局不得不于14日贴出布告,收回第二次开除十三名学生的成命,并于同日将在押学生保释回校。为使大家的政治热情免遭更大挫伤,同学们决定复课。3月下旬,校长赵太侔提出辞职;第一次被开除的学生被押送出境。经过这场斗争,同学们对国民党反动当局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的丑恶面目,认识得更清楚了。
在这次抗日救亡运动中,同学们表现了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奋斗到底的决心,很多教授也参加到同学们斗争的行列。如洪琛教授由于不满学校开除进步学生和反动当局镇压爱国运动,在报纸上发表声明后即愤而离开学校。在当时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山东大学的师生进一步发扬了爱国的光荣传统,其革命精神令人嘉佩。
【供稿单位:山东大学百年史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东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