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暮桥,江苏无锡人。著名经济学家。30年代曾参与组织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主编《中国农村》月刊。1946年曾在临沂山东大学讲授《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1949年以后,历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国家计委、经委副主任,全国物价委员会主任,国家经济体改委顾问,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主要著作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等。
“监牢大学”毕业
1904年薛暮桥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县礼社镇的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因家境衰败,仅读完了三年初级师范便辍学考上了铁路实习生,在离杭州不远的笕桥车站工作。受大革命的影响,年轻的薛暮桥这时已开始探索革命道路并积极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杭州参与领导铁路工人运动。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由于叛徒告密,薛暮桥与几位同志一起被捕,关押在杭州市的“陆军监狱”。在狱中,他亲眼目睹许多共产党人生死关头仍孜孜不倦读书、追求革命真理,受到强烈震撼。他深刻地领悟到,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也不能虚度岁月。从此,每当晨曦微露,他便凑近窗口,借着一缕晨光读书。入夜,还在昏暗的灯光下艰难地辨认。当时这个监狱共关押着三百多名政治犯,知识分子占多数。他们利用狱卒管理不严的条件,从狱外弄来很多进步书籍,相互交换传阅。他还结合读书,学习了英文和世界语。先后读了威尔士的《世界史纲》《欧洲近代史》,并利用阶级斗争观点来分析、研究历史,懂得了解决土地问题的几种方式,为以后研究政治经济学、农村经济打下了基础。他还阅读了英文本的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的《独立宣言》、美国宪法,懂得了各国的政治制度,如总统制、内阁制、各种选举制度等。
薛暮桥读得最多的是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书,苏联布格达诺夫的《政治经济学》、日本河上肇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史》、日本古典经济学和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学的著作,互相比较,加深理解。还读了摩尔根的《古代社会》、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及生物学、天文学的一些名著,丰富了他的世界观、宇宙观。三年监牢生活中,他读的书比正规大学读的书还多。
1979年10月,薛暮桥去美国访问,在费城看到了《独立宣言》的原本,薛暮桥告诉美国教授们:“50年前我就读了《独立宣言》,那时万万想不到50年后会在这里读到它的原本。”教授们听了十分惊奇,问他是什么大学毕业,薛暮桥答:是“牢监大学”毕业的。
社会调查中增长学识
1932年,经同学介绍,薛暮桥来到上海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参加了由副所长陈翰笙(中共秘密党员)主持的中国农村经济调查工作,从此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经济研究生涯。
在陈翰笙指导下,薛暮桥从最初开始经济研究,就十分注重社会调查,注重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在自己的家乡无锡进行了一个月的调查后,写成他的第一篇学术文章,陈翰笙为其命名为《江南农村衰落的一个缩影》,送进步刊物《新创造》发表,不久,日本的《改造》杂志翻译转载了这篇文章。此后,他不断在农村做调查、写报告,揭露帝国主义的经济剥削如何加速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1933至1934年,他去广西师范学院教农村经济和政治经济学,曾利用寒暑假带领学生到农村进行实地考察。1934年,他与经济学家陈翰笙等一起组织了“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并主编了《中国农村》月刊,用巧妙的笔法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我党在国统区对青年开展启蒙教育的进步刊物。
围绕中国农村经济问题,薛暮桥进行过长期而广泛的调查研究,以论证土地革命的必要性,论证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937年1月,他的《农村经济基本知识》和《中国农村经济常识》两书先后由新知书店出版,前者是以西方国家农村为研究对象的农业经济学,后者是介绍研究中国农村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当年日本学者米泽秀夫将此书译成日文出版,书名为《支那农村经济概论》。
1942年,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由于给干部、战士讲授政治经济学的需要,他以膝盖和挎包当书桌,写出了通俗易懂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对于干部的理论学习起了很好的作用,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本《政治经济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