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亨教授与毛主席的一段往事
发布日期:2011年10月03日 15:46 点击次数:
高亨(1900-1986),吉林双阳人。著名先秦文史研究专家、文字训诂学家。192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1953年起执教于山东大学中文系,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政协第三届常务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57年起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1964年3月下旬,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很快传遍山东大学:毛泽东主席给中文系高亨教授写来了一封亲笔信。
信是用毛笔直行写在几张宣纸上的,遒劲奔放,落款处是足有3个核桃般大小的签名。信的全文如下:
高亨先生:
寄书寄词,还有两信,均已收到,极为感谢。
高文典册,我很爱读。肃此
敬颂
安吉!
毛泽东
一九六四年三月十八日
1963年10月至11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第四次委员会(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开得隆重而热烈。高亨教授参加了会议,并且在会议即将闭幕时受到毛泽东主席小范围的接见。被接见的代表包括范文澜、冯友兰等,共11人。当中宣部副部长周扬同志依次介绍到高亨先生时,毛主席一面亲切地与高亨先生握手,一面风趣地询问:“你是研究文学还是研究哲学的呢?”高先生回答,自己对于古代文学和古代哲学都很有兴趣,但水平有限,没能做出多少成绩。毛主席似乎情绪很好,继续说,他读过高先生关于《老子》和《周易》的著作(按:可能指的是《老子正诂》《周易古经今注》和《周易古经通说》等)。他对高先生的研究成果给予了肯定的评价,还说了些鼓励的话。
此一殊荣,出乎高先生的意料。他为此激动不已,久久不能忘怀。返回济南后,遂将自己的著作《诸子新笺》《墨经校诠》《老子正诂》《周易古经今注》《文字形义学概论》《周易杂论)等6种,连同一信,寄请中宣部周扬同志转呈毛泽东主席。这就是毛主席信中所说的“寄书”(及“一信”)了。
“寄词”一事,是指此后不久,高亨先生再给毛主席寄去了自己的词作《水调歌头》。原来,1963年12月,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新版《毛主席诗词》。其中,除收有早已传布的27首诗词外,还第一次正式发表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庐山》《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七律•答友人》《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卜算子•咏梅》《七律•冬云》《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10首。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及时组织了一次“笔谈学习毛主席诗词10首”的活动。高亨教授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在笔谈中,高先生概要归纳了毛主席诗词的“四个主要的显著的特征”,又指出了其“多方面的教育意义”,并附词(调寄《水调歌头》)一首,以抒所感,词云: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唤醒蛰龙飞起,埽除魔焰魅火,挥剑斩长鲸。春满人间世,日照大旗红。抒慷慨、写鏖战、记长征。天章云锦,织出革命之豪情。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
高先生把这首词(连同一张恭贺新喜的短函)寄呈毛主席的时间,大约在1964年的2月中旬;仅过了一个月左右,就收到了毛主席的上述复信。
值得一提的是,高亨教授的《水调歌头》(掌上千秋史)在《文史哲》1964年第1期发表以后,很快不胫而走,在读者中广为传颂。而于辗转流传的过程中,社会上竟有人误以此词是x x人“为歌颂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而作,甚至还有人误传为毛泽东主席自作;同时,不少抄本上也出现一些文字讹误。为订正误解,澄清事实,1966年初,中央的一位负责同志写信给高先生,提出希望此词能在报刊上重发一次。高先生当即表示同意。于是,时过不久,这首《水调歌头》又在《人民日报》1966年2月18日的第6版上再次与读者见面。
另外,《水调歌头》(掌上千秋史)两次发表以后,高亨教授曾收到一些友人或一般读者的来信,多为称美之词,也有少量文字修饰的意见。高先生于自己反复斟酌之余,亦不无新的体味,因就原词又作了两处小的改动。其一是“唤醒蛰龙飞起”改为“唤起巨龙飞舞”;其二是“埽除魔焰魅火”改为“扫灭魔焰魅火”(按“埽”同“扫”。《人民日报》刊载时已改作“扫”字)。这样,新改定的《水调歌头》,此后也曾在一定范围内传播。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