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文学院举办“新杏坛”——“同一礼典在礼书与铭文中的不同特点”讲座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18日 10:10 点击次数:

[本站讯]4月14日下午,浙江大学古籍所教授、山东大学文学院兼职特聘教授贾海生作客“新杏坛”,于线上作题为“同一礼典在礼书与铭文中的不同特点——以婚礼中的庙见之礼为例”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文学院杜泽逊教授主持,校内外300余名师生参加讲座。

讲座开始前,杜泽逊教授对贾海生教授的研究领域和成果作了简要介绍,并推荐了贾海生教授的《说文解字音证》一书。

讲座伊始,贾海生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本次讲座的内容:礼书所记庙见之礼及特点;铭文所见庙见之礼及特点;结语。贾海生教授指出庙见之礼指亲迎时来妇之舅姑(夫之父母)皆亡,亲迎之明日来妇无法践行妇见舅姑之礼,于是同牢合卺后三月之内在庙中祭祀舅姑,犹如舅姑生时来妇以特豚孝养舅姑于室中一样,皆是为了表明亲受室事于舅姑而得以与夫共承宗庙。借助《仪礼·士昏礼》和考古所见周初宗庙建筑遗址及复原图等,贾海生教授总结出礼书所记庙见之礼的五个特点:舅姑别席异面;洗设于庙门之外;室事交于阶;奠菜不立尸;不享不馈。根据文献,贾海生教授将庙见之礼的礼义归纳为两点:成妇之义;察妇善恶。他总结到,历代礼家皆认为庙见之礼是嫡子在父母双亡的情况下娶妻时嫡妇所行之礼;庶子不主持宗庙之祭,仅有助祭的义务。娶妻时父母皆亡,庶妇是否亦行庙见之礼,传世文献没有明确的记载。关于铜器铭文所记庙见之礼,贾海生教授借助出土文献,依此向大家展示了㝬叔㝬姬簋等多件礼器上的铭文,并辨析铭文中“享孝”释义。铭文中提供的信息很丰富,根据京叔簋铭文,可证明舅存姑没亦行庙见之礼;根据散车父壶,可见铭文记载夫家可以自作庙见舅姑的礼器。贾海生教授总结了铭文所记庙见之礼的五个特点:一是庙见礼器之所用;二是若以簋簠等礼器行庙见之礼,必是以馈食之法享孝舅姑;三是若以馈食之法享孝舅姑,必立尸以像亡亲;四是以馈食之法享孝舅姑,则有阴厌、正祭、酳尸等主要仪节;五是以簋簠等器行庙见之礼体现等级差别。由此可见,铭文所见和礼书所载庙见之礼有很大的差异。贾海生教授最后总结到,庙见之礼虽然同见于文献和铭文,礼器、进献之物等诸多方面却有很大差异。不同的礼典有相同的礼义,反映了礼典因时、因地、因人而有所损益的特点。

在交流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提问,贾海生教授就郑玄、贾逵关于庙见礼的不同论述,告庙与庙见礼的区别等问题为同学们耐心答疑。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孙雪晴    摄影:韩佳慧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赵博 蒋晓涵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