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2月6日下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副教授范圣宇做客第395期“新杏坛”,作题为“‘慢’步大观园:霍克思英译《红楼梦》的双语对读”的学术讲座。山东大学教授刘晓艺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刘晓艺教授介绍了范圣宇副教授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成果。
范圣宇副教授首先从霍克思英译《红楼梦》的独特之处切入,指出其从题目到开头再到结尾,都在传递着译者的深层讯息,捕捉这种讯息需要读者从用词的组成形式以及译本与西方文学经典的关联性等方面用心体会。接着他又通过分析霍克思英译《红楼梦》中代表性词汇的英文语境含义,展现出霍克思在翻译过程中不仅深刻把握原文意蕴,而且巧妙地将中西方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从而使译本能够引发英语读者的共鸣,这种翻译方式生动体现了霍克思作为翻译家的创造力。
之后,范圣宇副教授还重点分析了霍克思译本在声音效果和视觉效果以及两者结合效果上具有的独特之处。他指出,霍克思在翻译过程中非常注重语言的节奏、韵律以及视觉传达,常常通过巧妙的单词排列和句式结构来呼应原文中的细节。霍克思凭借自己深厚的语言功底和高超的翻译艺术,充分证明了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创作的理念。
讲座最后,范圣宇副教授分享了自己在研究霍克思英译《红楼梦》过程中的一些感悟。他提到,霍克思之所以能够如此生动地翻译《红楼梦》,是因为其在翻译的过程中反复修改,以严谨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完善翻译的内容。范圣宇副教授指出,文学翻译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他呼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反复阅读和深入剖析,由此来感受译者的精心巧思和文本内部的深层文化价值。
刘晓艺教授对讲座中提到的“翻译可以等同于创作”的观点进行讨论,指出翻译之美,在于把握阅读过程中的真实审美感受。同时,她也强调了翻译过程中精准把握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即使是一个词汇,也可以通过它来透视整个国家的文明史。此外,刘晓艺教授还认为讲座中提到的“慢”字非常有启发性,只有慢下来才能更好地拥有诗心和审美之心,用心灵捕捉经典之中的美妙之处。
提问环节中,师生就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翻译在西方的读者面向等问题作了提问,范圣宇副教授进行了详细解答。
范圣宇,目前任教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中文系,曾任2019年度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校勘有汉英对照霍克思、闵福德译五卷本《红楼梦》,著有《译者的风月宝鉴》《红楼梦管窥——英译、语言与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