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山东大学第十五次党代会聚焦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一五七九”发展思路,锚定“建设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世界一流大学”这一奋斗目标,加快推进“以质图强”的系统性变革,加速实现“全面图强”的整体性跃升。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家谈”栏目,引导广大师生医务员工结合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深入领会全会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汇聚学校改革发展智慧力量,以“闯”“创”“干”的劲头,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山大贡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成秀珍:AI大变革时代中的大学与学科
当前,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人工智能浪潮。AI领域新技术不断涌现、迭代、创新,以惊人速度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在工业生产领域,AI正以高效率、高精度完成重复且繁琐的工作;在医疗健康领域,AI通过图像识别等技术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通过模拟、预测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效果持续提速新药研发进程;在教育培训领域,AI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娱乐领域,AI生成诗歌、音乐、视频等作品;在交通领域,智能交通系统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和事故;在智能家居领域,AI根据我们的生活习惯自动控制灯光、温度和家电设备,让我们的居家生活更加舒适和便捷……进入2024年,AI浪潮再次进入新高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均颁发给人工智能领域杰出专家;在ChatGPT发布两周年之际,OpenAI发布推理模型o1和ChatGPT Pro,在智能化、多模态输入、思考速度等方面再次取得突破。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引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我国更是将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要主攻关键核心技术,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增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体系,在短板上抓紧布局,确保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党和国家密集出台系列配套支持政策,旨在构筑我国在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先发优势,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人工智能变革的深刻意义在于驱动人类知识加速融合、迭代、演进,知识边界被拓展,知识体系被重构,认知模式被更新。大学作为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基地,已经来到了AI大变革时代的十字路口。山东大学第十五次党代会深刻分析当前形势,前瞻性、战略性地提出“勇担教育强国时代使命,聚焦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敢闯敢创,踔厉奋发、全面图强,为加快建设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团结奋斗”,明确“一五七九”发展思路,进入了“以质图强”系统性变革、“全面图强”整体性跃升的新发展阶段。置身AI大变革时代,山东大学需要进一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未来发展趋势,开辟新赛道、产生新动能、抢占新领域。学校因时而动、应势而为,与浪潮集团共同组建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开启了山东大学“大人工智能战略”。我有幸参与了人工智能学院规划筹建的全过程,学院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就是“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赋能山大学科革新升级”,围绕学科这一学校事业发展的根基,深入开展AI+X学科交叉融合。
我认为,AI+X学科交叉融合有一条基本逻辑:AI在学科交叉中所扮演的角色并非是简单的工具,而是众多X学科在新时代获得创新发展的新平台、新境界,所以AI“赋能”的根本是AI自身必须“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系统集成“大信息学科”力量打造智能基础底座。基于这样的逻辑,我们着力推进建设人工智能底座技术学科交叉分中心,明确了建设思路:发挥人工智能在学校学科大布局与校区大格局中的学科集聚效应,积极探索建立一校三地协同发展、学科纵横贯通融合、双向奔赴互动赋能的学科交叉机制,系统集成一校三地信息学部各学科合力,为一批学科打造智能泛在的基础底座,与其他学科交叉分中心密切协同配合,一起构建起山东大学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体系。
人工智能底座技术学科交叉分中心以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为主干力量,聚焦通用智能、具身智能、软件智能、数字智能打造四支团队。
通用智能团队通过人工智能与数学、物理、统计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背后的数学原理与机制,构建通用人工智能。一方面增强现有人工智能模型的透明性、鲁棒性、可解释性,基于新型数学理论更新人工智能范式,探索如何将物理规律引入人工智能模型,为实现科学智能、空间智能、世界智能等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另一方面探索基于量子计算的人工智能算力与模型构建,赋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与学科交叉融合。
具身智能团队通过人工智能与控制、机械等学科的交叉融合,针对移动操作复合机器人在智能制造场景中的全身控制问题,开展基于具身智能的机器人全身控制方法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复杂场景的具身感知与理解、移动机器人自主导航和路径规划、面向灵巧操作的复合机器人体臂协同全身控制、面向智能制造的机器人自主协同等。重点突破复杂受限环境下的精准感知、动态环境下的实时决策规划、复杂场景下操作目标的自主识别与泛化、安全高效人机协同等关键科学问题。针对机器人在复杂灵巧作业中所面临的操作技能学习传递等瓶颈问题,在机器人技术基础上融合人工智能方法形成机器人具身智能操作解决框架。
软件智能团队通过人工智能与软件、信息、数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主攻工具软件智能化、工程软件智能化、工业软件智能化和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针对工具软件,研究用户行为精确建模方法,探索智能化自主学习和最优决策机制,提升软件效率;针对工程软件,研究形式化分析方法与AI技术融合机制,以及工程软件设计、计算与仿真功能的优化方法,提升软件功能完备性;针对工业软件,研究基于AI的生产流程的优化和设备的预测性维护方法,研究数据的存储与维护、模型的优化和解释,提升软件智能化管理水平;针对科学研究任务,以工具、工程及工业软件的智能化研究为基础,探索AI技术用于一般性科学发现的基本框架,研究数据规模与分布等特征和科学发现准确性、可解释性的关联,推动科学研究方式的变革。
数字智能团队通过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教育等学科的交叉融合,综合运用自然语言处理、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赋能智慧人文、智慧治理、智慧教育等领域。数字智能团队在智慧人文领域,通过建立考古数据平台,汇总和数字化文物资料,并应用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数据智能分析和形态识别;同时,运用虚拟现实、元宇宙和数字孪生技术对考古现场和博物馆实施数字化管理,实现文物勘探、发掘及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转型;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辅助古籍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研究,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智慧工程领域,通过传感器技术实现目标区域的完整建模,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虚拟现实场景,利用数字孪生和5G等技术实现无人勘探和无人施工。
通过建设人工智能底座技术学科交叉分中心,我们将努力探索出一套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有组织科研管理模式、创新人才选拔培养评价模式、新兴特色学科发展模式,打造出一支具有高质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能力、高层次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高水平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产出能力的学科交叉创新团队,以“大人工智能战略”全力支撑山东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展望未来,AI技术将持续深入发展,并与人类社会深度融合。我们或将迎来一个人机共生的新时代,AI成为人类智慧的延伸和补充,帮助我们解决更多复杂问题。奔向未来,教育先行。我们要积极拥抱AI,深度融入AI,推动教育现代化、学科现代化、治理现代化,走出一条具有山大特色的学科交叉发展道路,加快山东大学全面图强进程,建设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世界一流大学。
对此,我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