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6月26日上午,北师香港浸会大学怀特海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治河做客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马克思哲学论坛,以“第二次启蒙与当代西方思想界的过程转向”为题作学术报告,讲座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刘森林主持。
王治河研究员从哈贝马斯的“现代性:一项未完成的方案”引出现代人对整个社会问题的关注,认为在美好描述之下的启蒙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需要对第一次启蒙进行反思,呼吁第二次启蒙。他结合当代西方思想界的过程转向,指出第二次启蒙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带来机遇,且中国文化则是第二次启蒙和过程转向的希望。王治河研究员认为,什么样的文明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第一次启蒙存在诸多局限,是人类中心主义、二元论和服务于现代工业文明的。因此,在这一反思基础上,他呼吁超越现代化的第二次启蒙运动,相较于第一次启蒙,第二次启蒙是建设性的后现代启蒙运动,朝着对现实更互联和关系化的理解方向发展。王治河研究员以大卫·雷·格里芬思想的互联性和关系性为例切入第二次启蒙的理论内涵:作为所有文化和人民的“合奏”,第二次启蒙以“生态意识”为核心理念,“尊重他者”为核心价值观,“有机过程思维”为哲学基础,强调“和者生存”,既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也是当代西方过程转向的产物。而所谓“过程转向”或“关系转向”,则是指当代西方哲学文化领域由实体—机械思维到过程—关系思维的转型。一方面,这一思想转向中的有机过程思维对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文化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中的过程思维和生态文明理念也为第二次启蒙和过程转向带来希望。
刘森林教授作总结发言。讨论环节,与会师生就现代与后现代、当代人与人之间的建构等问题展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