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刘健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揭示聚变装置中逃逸电子导心辐射模型的适用边界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30日 17:23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山东大学威海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刘健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合作,深入研究了聚变装置中逃逸电子导心辐射模型的适用性问题,为研究逃逸电子长期动力学行为、发展高能量电子虚拟诊断和探索逃逸电子防护新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核聚变领域国际期刊Nuclear Fusion。山东大学教授刘健为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文祥为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研究所研究员张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谢锦林为主要合作作者。

图1 导心辐射模型的失效程度对三个关键参数依赖关系

托卡马克中逃逸电子的无碰撞投掷角散射机制能够将动量从平行方向转移到垂直方向,导致逃逸电子的磁矩不再渐近守恒,故导心模型对于高能量逃逸电子动力学失效,在研究时必须采用跨尺度全轨道动力学理论。而与之密切相关的另一重要问题是导心模型所推演出的导心同步辐射公式在逃逸电子动力学模型和诊断重建模型中是否适用。逃逸电子的同步辐射是制约其能量极限的主要机制,也是高能量电子诊断测量的重要手段。

图2 不同磁场强度下导心辐射模型的偏离度

研究团队首次系统量化评估了导心辐射模型在不同能区和投掷角条件下的误差范围,明确了其在相对论区域和强磁场条件下的偏离特征,并创新性地提出基于回旋周期内磁场向量最大变化量、磁矩最大相对变化量和投掷角极值变化范围三个关键参数作为模型失效判断标准。研究中发现了导心辐射模型偏离在参数空间中的“鼻状”结构,表明在低能量和小投掷角区间,导心辐射模型的偏离程度对逃逸电子能量和投掷角呈非线性的依赖关系。

图3 辐射功率和模型偏离度在能量-投掷角参数空间等高线图

这一成果不仅为聚变装置中逃逸电子的全轨道动力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更为实现高能量电子分布的精准诊断重建、提升装置运行安全性能的新方案探索提供了关键的科学依据。该研究得到国家磁约束聚变能研究发展计划和等离子体几何算法模拟器(GAPS)项目支持。

科学智能作为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深度融合的新兴交叉领域,通过学科融合加速科学发现、破解复杂性科学问题、驱动科研范式变革、并促进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科学智能在数学、物理学、计算科学、化学、生物学等各基础研究领域以及聚变能、深空探测、先进制造等战略应用方向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处理复杂系统问题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与广阔前景,对基础研究及重大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供稿单位:威海校区宣传部 威海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    作者:向南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蒋晓涵 王亦婷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版权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