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7月18日,山东大学戴鸿君教授参加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正式发布面向RISC-V人才培养的“东山计划”。

“东山计划”得名于《孟子》“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寓意培养RISC-V技术人才需胸怀全局、勇攀高峰。计划由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算能科技联合发起,复旦大学双聘顶尖人才、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秘书长谢涛教授担任计划牵头人,山东大学戴鸿君教授担任执行负责人。计划旨在构建从基础教育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RISC-V人才培养体系,到2030年实现两大目标:累计培养覆盖中学生、本科生、研究生的RISC-V人才超10,000人,推动全球RISC-V生态贡献提交数突破100,000次,为中国芯片产业自主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为实现这一愿景,“东山计划”构建了“硬件支撑+课程改革+实践赋能”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硬件方面主要依托“东山集群1号”平台与“东山派”开发板,山东大学将于2025届起,面向信息技术相关学院发放1000套“东山派”开发板,作为预习材料随新生入学通知书发放到学生手中,实现“入学即接触RISC-V”。课程改革层面,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设计阶梯式培养路径,计划将在3年内推动RISC-V知识融入10门高校主干课程,覆盖计算机、电子信息等100个学院(系),形成“必修+选修+实践”的立体化课程矩阵。实践赋能方面,2025年“算能杯ICAN创新创业大赛”将增设RISC-V专项赛道,提供激励奖金池,优秀参赛者可直接获得算能科技等企业的实习绿色通道。
下一步,东山计划将重点推进两大举措。一是成立RISC-V人才发展联盟,联合基础教育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及领军企业,建立从“青苗计划”到“产业精英”的全周期培养机制;二是升级技术支撑平台,预计2026年上半年发布“东山集群2号”,搭载算能科技新一代SG2044芯片,支持多模态智能计算场景开发。
作为中国RISC-V生态建设的践行者与推动者,山东大学以“教育筑基、创新驱动、生态引领”为核心理念,通过“东山计划”与“东山集群”的双轮驱动,构建了“理论研究-技术验证-人才供给-产业应用”的创新全链,为全球RISC-V生态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书写高等教育赋能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