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新杏坛:王贵元教授谈语言学研究趋势

发布日期:2008年12月14日 09:23 点击次数:


    [本站讯]12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王贵元教授在文艺美学报告厅做客文学院第八十期“新杏坛”,谈论了语言学研究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讲座上,王贵元教授结合传统的语言文字学说明了传统学术精神的重要性,又结合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文史哲不分家的重要原因。他说,中国现代学术研究,受前苏联学科分类模式的影响,从学科分类发展到研究者研究范围的界域,与传统学术精神渐行渐远。因此现在需要召唤传统学术精神的回归,需要倡导研究者在有自己的核心研究领域的前提下,也要注重学科内部纵横的贯通和相邻学科的贯通。王贵元教授举例论述了历时和共时的辩证关系。即离开历时的追索和解释,很难准确地进行共时描写;脱离共时关照,也很难科学地进行历时研究。所以历时和共时是应当融合而不能完全分开的。同时,王贵元教授也谈到了思想接受和框架照搬的问题。他认为,所有理论方法本身,都可以区分为思想思路和具体框架两个相互联系的部分。思想思路具有宏观性,超越了具体现象的特性,常处于隐性状态。而具体框架则是在特定背景下对特定现象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而成的。考虑到西方的理论重在思想思路的接受,我们应该用其思想思路指导我们的研究,而不能照搬其针对性很强的具体框架。王贵元还围绕学术发展的核心要素(方法和材料)论证了学术研究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并用翔实的材料和科学的方法论证了“十二生肖”的起源地和原始形态问题。他认为,方法在学术研究的重要性人所共知,但方法有限。所以有些问题是需要等待材料、搁置争议的。此外,王贵元教授结合传统学术史上的“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的不同文献解读模式论证了文献解读的立场问题。即文献解读要把不同时代、不同系统的现象分开,尽量避免主观解释。
  \  \  \ 

【供稿单位:文学院    作者:文/李燕芳 图/王博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莉荔 李强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