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经济学院举办第9、10期国际经贸论坛

发布日期:2009年11月03日 11:30 点击次数:


    [本站讯]近日,经济学院在学院会议室举办第9、10期国际经贸论坛。中国亚太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张蕴岭研究员与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秘书长、《国际经济评论》执行主编邵滨鸿编审分别就“金融危机与东亚经济发展与合作”、“国际贸易前沿问题”作了专题学术报告。论坛由学科带头人范爱军教授主持,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孔庆峰教授、林琳副教授及经济学院部分硕、博士研究生参加了论坛。
    张蕴岭研究员介绍了当前全球经济的主要形势:现在全球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市场,中国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之后成功加入了WTO,恢复了在国际贸易组织中的合法权利,但并不能说已经完全融入到国际市场中。现在的国际市场是一个被区域、双边贸易协定瓜分了的市场,是一个不完整的市场。基于此,中国积极寻求与外国的贸易伙伴关系。本着“easy first”的原则,中国首先将区域贸易安排的目标锁定在东南亚,将东南亚十国作为一个整体,在最有共同点的方面进行谈判,加强与中国的合作。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爆发后,在东南亚各国经济面临困难的背景下,中国主动提出与其建立长期贸易安排,让东南亚各国在中国的崛起中受益,从而在2002年顺利签订框架协议,实现了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创举。中国在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过程中,结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早期收获”和“分级谈判,逐步推进,不断改善,逐步提升”的方案,开辟了发展中国家区域贸易合作的先例,并确定了区域贸易合作的相应规范,在以后的区域合作甚至是世界领域的合作方面相信会有广泛应用。在区域贸易协定目的方面,张蕴岭研究员指出,发展中国家的区域贸易协定主要是为了形成内部稳定的协调大市场,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从而实现经济的对外开放,实现世界市场的准入,推进共同的经济发展。在当前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出口市场明显不足,这给区域经济带来了新的思考:增加区域内的需求,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加强内部消费;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关于欧盟模式能否被复制应用于东亚,张蕴岭研究员认为欧盟模式具有借鉴意义,但是此种模式永远不能被复制:东亚国家之间政治、文化差别太大;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东亚基本的关系结构,带来一系列变化;二战后世界形成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及泵框架还起作用,但是正在发生变化调整,东亚合作本身也是这种调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邵滨鸿研究员介绍了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和《国际经济评论》杂志,并建议广大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通过投稿、旁听会议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国际经济的研究之中。中国世界经济协会至今已经走过了29个年头,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国际经济研究团体,定期召开年会和专题研讨会,展望世界经济形势。《国际经济评论》是由中国社科院主办的专门针对国际经济政策研究的国内权威经济学期刊,近些年来,刊物加大了对国内经济的研究力度,改变了原来全部为对外经济研究的状况,并开始关注国内地区问题,打通了国际经济研究与国内经济研究的通道,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注重国际经济研究的实用性,让国际经济理论研究落地,应用到祖国建设之中。他还提到了近期《国际经济评论》的主要前沿选题问题和论文选取的原则,为在场学生提供了研究方法指导。

  |  |  \ 


【供稿单位:经济学院    作者:刘光强 陈文生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红岩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