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解读全球视野中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01日 13:36 点击次数:


    [本站讯]日前,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全球视野中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来自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与中国香港地区的7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围绕“全球视野中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这一论题展开讨论,在生态美学、环境美学与生态文学等一系列理论问题的探索上取得重要进展。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山大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曾繁仁教授,倾听他对于中西方生态美学、环境美学方面的交流以及中国生态美学发展道路的回顾与前瞻。
    谈到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的起源,曾教授介绍说,生态美学是1994年在中国出现的,环境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西方的环境美学实际上是对黑格尔美学的批判,中国的生态美学则是对现实的呼应和对传统美学的超越。生态美学在中国的大体发展情况是:第一阶段是萌芽阶段(1994年—2000年),第二阶段是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作为我们的建设目标以后,生态美学开始在我国大幅度发展起来。我们山大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很早就开始涉及生态美学的研究。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召开了一些重要的会议,也出版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书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会议就是2005年在青岛召开的“人与自然——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学与文学”国际学者研讨会,另外就是我们刚刚召开的全球视野中的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会议。
    曾繁仁教授认为,生态美学在中国的兴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个是重大的现实意义,即把美学由纯粹的经院式的研究引向现实,注重对现实问题的关怀。我们国家经历了30年的现代化进程,在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严重的环境代价。“环境问题的解决不完全是技术问题、物质条件问题,最主要的是文化问题。”这是罗马俱乐部(Club of Rome)负责人佩切伊说的。他说“环境问题、污染问题归根结底是文化问题,是文化态度问题,是生存方式问题”。这当然不是说不包括物质、技术的问题,但更主要的是文化态度问题和生活方式问题,这就包括美学建设。我们13亿人民若能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普及人民群众对自然的审美态度,这样环境问题也就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了。生态美学的研究,实际是党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和当代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个是美学意义,长期以来,受德国古典美学的影响,美学局限在艺术哲学领域,而把自然生态排除在审美之外。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仅仅把自然美归结为“人化的自然”,自然界审美就只能是被动的,是完全被人所改造过的。其实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的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人要在世界上生存,就要呼吸空气、喝水,是无法离开自然的。人不仅是社会的动物,更是自然的动物,一步也离不开自然。所以从学术和美学的角度来讲,生态美学的兴起是对局限于艺术哲学的传统美学的一大突破。
    在曾教授看来,中国生态美学的未来发展之路可以概括为三句话:全球视野、世界资源和中国经验。所谓“全球视野”,就是说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共同课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与地球共同构成须臾难分的整体。正如伯林特教授所说,“目前世界正处在这样一个令人关注的境地,科技发展、人口增长和政治演变这些不可阻挡的力量联合起来左右着这个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因此,作为生态文化组成部分的生态美学研究必须从全球的视野出发才能够使研究工作具有足够的高度与胸襟。所谓“世界资源”,是指生态美学研究方面我国是一个后起的国家,需要借鉴吸收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有关资源。西方生态文学与环境美学大体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比我国早了大约30多年。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有了相关的研究,而且是在吸收西方理论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因此,继续借鉴世界资源仍然是我国生态美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所谓“中国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美学是一种特殊的人的审美经验的结晶,而作为经验是既有共通性,又有差异性。中国在生态美学建设上既要重视共通性,更要重视差异性。中国具有空前丰富的古代生态智慧,儒、释、道各家都在“天人之际”的维度上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力主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完全可以通过现代的改造而贡献于人类。这正是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是中国古代经验在当代发生的新作用。
    我们山东大学在生态美学的发展上作出了自己的努力。我们现在已经召开过两个重要的国际会议,出版了若干相关书籍。曾教授2003年出版了《生态存在的美学论稿》;陈炎教授等其他专家也出版了相关论著;曾教授的另一本《生态美学导论》正在校稿,明年初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曾教授介绍说:“我们还申报了生态美学研究基地,关于生态美学研究的重大课题。现在,我们准备更好地把现有的国内外资源加以综合,进一步发展生态美学学科。下一步的工作,我们将回过头来再做中国古代的生态美学研究,把它系统化,然后把中国古代的资源介绍到国外去。在本次会议上,国外学者对于我们做了那么多工作、写了那么多东西很是惊讶。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进行更进一步的介绍和交流。”
    “在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的发展中,每个人文学者都应积极参与,这是责任,也是义务,是不能缺席的。在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的解决上同样也不能缺席,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这个参与是在科学生态理论的指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建设中去,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曾繁仁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记者。]

【供稿单位:山东大学报    作者:吴海青 解亚美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红岩 毅丹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