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12月4日,第91期“新杏坛”在文史楼文艺美学报告厅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兼研究生院语言系教授、河南大学特聘教授杨永龙先生和文学院师生分享了他最新的研究成果——试说“连X都VP”构式的语法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杨端志主持了本次讲座。
杨永龙教授先用轻松幽默的例子为大家介绍了“连X都VP”构式的研究现状,进而主张借鉴构式语法的理论方法,探索作为完整的形式语义匹配的“连X都VP”构式的产生过程,包括“连X都VP”这种构式的句法形式以及与之对应的预设义和隐含义是如何产生的。接着,杨永龙教授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分析了现代汉语的“连X都VP”及话题强调构式,其中把激进构式语法的象征性结构模式引入到具体的汉语语法研究,可以看出{X+VP}意思是{话题X具有谓词短语VP所表示的行为或属性};P{X最不可能VP}指甲式的预设义是{话题X在某集合内最不可能具有谓词短语VP所表示的行为或属性};I{~X更VP}指甲式的隐含义是{某集合中X以外的成员更有可能具有谓词短语VP所表示的行为或属性}。随后,杨永龙教授分别从话题强调构式的前身、话题强调构式的出现及预设义和隐含义的来源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作为形式语义匹配的“连X+都VP”构式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形式语义匹配一步步语法化而来,在这个过程中,形式层面经历了从A式“N1连N2+VP”到B式“(施)+连N2+VP”到C式“(施)+连N2+都VP”的扩展过程;语义层面经历了N2的话题化和特定预设义、特定隐含义的产生过程。该过程是通过语义上的重新分析(或称为重新理解)、语境吸收、语用推理以及语义模式的拷贝实现的。最后,杨永龙教授认真而严谨地回答了师生的提问。
杨永龙,1980-1987年在河南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之后在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在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从事合作研究。主要从事汉语语法史研究,曾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