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群:以学术为乐 在实践中升华
发布日期:2008年01月17日 14:31 点击次数:
赵国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塑性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塑性工程学会模具CAD/CAM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锻压设备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成员。
2007年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主持研发海信研究院高光无熔痕塑料模具温度控制系统及控制软件取得重要进展,技术和其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问:您在去年被聘为“长江学者”,您怎么看待这个称号?
赵国群(以下简称赵):长江学者特聘奖励计划是教育部为了加强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吸引、遴选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而设立和实施的。
在我看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实际上就是一个岗位,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教学、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还要带动一个团队或一个学科达到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因此,长江学者不是一种荣誉,而是一种重要的实实在在的工作和责任,给自己压力,推动自己做更多更好的工作,同时还要带动一个团队共同发展,为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学科发展最需要的三个方面是项目、平台和人才。项目与平台是聚集人才、延揽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基地。凡事要以人为本,没有人才队伍,做什么都是空话。项目是人做的,平台是人搭建的,所以说人才队伍建设对学科和学校发展特别重要。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全国每年100名左右,岗位数量不多,竞争也很激烈,这就给中青年教师设置了一个标杆,具有很强的激励性、推动性、鼓舞性和责任性。
问:请您谈一下您带领的团队在2007年取得的研究成果。
赵:2007年,模具中心共承担着4项国家级课题、14项省部级课题,与8家企业进行过科技项目合作。主要研究课题是由山大和海信联合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机械制造传统工艺绿色化”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以及其它纵向和横向课题。
团队在本年度重点开展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机械制造传统工艺绿色化”项目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项目的关键技术是“高光无熔痕塑料模具温度控制设备、软件和模具”的开发,通过双方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攻关,终于完成了该关键技术,并在海信集团建成了两条高光无熔痕液晶平板电视壳体注塑生产线,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高光无熔痕绿色注塑新技术及成套工艺与装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单位。这项新技术对于提高我国注塑成型工艺、模具和装备的整体水平,降低污染,减少成本和跨越世界绿色贸易壁垒,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模具中心团队还在快速成型、生物医学数字化技术、太阳能技术和材料塑性加工工程分析软件等研发和生产服务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问:您认为在研究中要保持什么样的心态?
赵:首先,要尽我所能做更多的事情,但做事情急不得慢不得,需要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其次,要坚持不懈,别轻易放弃,古人云“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嘛,只有坚持每一天,才能坚持终生;再次,还要勤俭节约,很多研究工作会经常面临经费和资源紧张,开源与节流都很重要;此外,以做学术为乐趣和吃苦耐劳的劲头是必备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对于学术研究来讲也很重要。还有,对学生来讲,获取学位不是目的,锻炼能力和积累知识才是最终目的。一句话,做事和痛快,足矣!
问:您如何看待校企合作?
赵:搞科研是很难的,也是很辛苦的,很多科研设想的实现是需要条件的。为什么与企业结合?一是限于资金、设备环境条件的限制,二是成果需要转化为生产力,学校很难具备像生产车间那样的实践条件。因此,就要想办法去寻求社会资源,寻求与企业的合作。我们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来完成科研的设想,一样能够完成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提高。目前,我们团队的研究生经常往工厂跑,他们对生产线上的实际情况都有实时的了解和掌握,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非常有助于基础研究,有了感性认识,课题研究才不会向实践的反方向走。我们在实验室做出来的设备和技术成果,如果不拿到生产线上使用,也不能说就是百分之百的有用。
问:学术研究与实际生产效益的关系是怎样的?
赵:科研的目的是什么?是服务社会经济建设,认识自然的目的是改造自然,改造自然是为人类社会创造财富,不管是搞科学也好,搞技术也好,都是以提高生产力为最终目的。科研要理论联系实际,要结合生产实际,才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因此科研成果只有应用于生产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当中时,它的价值才真正体现出来。
这些年来,国家就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以企业为主体,强调产学研结合,让知识、资源、人才共享,围绕同一个目标,发挥各方面的优势来解决问题,将成果更快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例如,山大海信研究院的绿色制造技术课题,就是通过校企合作,达到节能减排、降低材料损耗的目的。
问: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实际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赵:科研方向来自于生产实际的需求,在科研立项的时候,就要进行社会调研,了解企业的需要。当然这个需求不仅从点上考虑,而且要扩大到面。要考虑科研课题的内容是不是共性关键技术,解决之后能不能带动一个面甚至一个行业的发展。要在点状经验的基础上凝练提高,使其覆盖的面更大一些,更有意义一些,如果局限在某一个点上,那么生产效益还是不能放大。课题都是一些长期的工作,应该有一个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由局部技术到通用技术的发展过程。
工程问题需要集成技术,需要多学科知识和以专业知识为主放射到相关学科知识。锻压专业就是材料、机械、数学、力学、计算机和控制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属于比较典型的集成技术。集成技术的特点决定了要组建一个队伍或团队,这个队伍中有不同的人,不同的专业方向和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满足项目对于不同学科方向的需要。所以说集成技术的基础就是人才队伍的集成,需要各尽其才、充分协调和合作发展。我想“自主研发、知识集成、技术转移、工程支持、国际合作”可以概括为工科科研的特点。]
【供稿单位:《山东大学报》2008年1月16日 作者:宋娜 封小萃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白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