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学术纵横 > 正文

暑期学校讲座:考古发现与齐鲁文明

发布日期:2008年07月19日 08:59 点击次数:


    [本站讯]齐鲁文化系列讲座之考古发现与齐鲁文明于7月18日上午在东校区新校文史楼201室举行。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海广从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文明发展的足迹等角度,向第八届孔孟故里寻根夏令营营员们深入讲解了考古发现与齐鲁文明,并展示了文物仿制品蛋壳陶高柄杯和《山东大学文物精品选》一书。
    “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外乎两种:文献考证与考古发现。以文献史料为基础来加以考证,是研究历史的传统方法,之后考古发现研究方法的出现,使人们开始重视对实物资料的考察。”于海广教授谈到,河南殷墟遗址的发现就是考古发现的典型案例。殷墟遗址在史书中记载颇多,但在20世纪之前,殷墟的具体位置与范围无人知晓。从1928年至1937年间,考古队先后对殷墟遗址进行了15次发掘,共发现了上万片甲骨片、一个由53个宫殿组成的宫殿区,还有十几座商王陵墓。“文献考证的方法有其弊端,浩如烟海的文献史料对同一事物的记载不尽相同,而且人们对文献资料的阅读还存在一些障碍。”于海光教授认为,文献考证和考古发现两种研究方法恰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只有将这两种方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得到更为确切的结论。
    提及“齐鲁文明”,于海广教授认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山东地区从原始社会直至今日社会的各方面文明进步的诸多表现;狭义则指山东地区从原始社会解体到阶级社会产生这一阶段社会进步的各种表现。他从制陶这一问题切入,讲解了秦统一之前山东地区的发展进步过程。在营员们轮流传看文物仿制品蛋壳陶高柄杯之后,于海广教授讲道,蛋壳陶高柄杯是大汶口文化晚期和山东龙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代表着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阶段陶器制作的最高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制陶工艺不断进步,陶制品主要是供少数人在特殊场合使用,如规模较大的墓葬。这些陶制品被称为‘礼器’,即带有礼仪性质的器物。”于海广教授继而谈起在等级制度下,天子、诸侯和大夫等不同阶层在享有鼎和钟磬等器物上有着严格的区分。
    营员们聚精会神地聆听讲座,提出了“文物发掘过程中的伤害主要有哪些?”“奴隶社会的殉葬有何规定?”和“现代高科技手段对考古学发展利弊孰轻孰重?”等许多有分量的问题,于海广教授一一作答。带着对考古发现与齐鲁文明的思考,营员们下午参观了山东省博物馆和山东大学博物馆,对齐鲁文明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  |   
]

【供稿单位:暑期学校记者团    作者:李琳琳 赵珍珍 吴永功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白杨 凤娟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