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新闻网
山大邮箱 | 投稿系统 | 高级检索 | 旧版回顾

视点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过紧日子 | 财务部部长刘丕平:让每一笔钱用在刀刃上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29日 17:15 点击次数:

[本站讯]日前,为深入贯彻党中央“过紧日子”决策部署,将“过紧日子”思想与学校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学校出台《山东大学关于贯彻落实“过紧日子”部署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各项具体举措。如何理解过紧日子与一流大学建设之间的关系?过紧日子的背景下,经费该压缩什么、保障什么?各单位的预算编制和经费执行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带着这些师生关切的问题,山大视点网站记者专访财务部部长刘丕平,请他对这一《实施意见》作了深入解读。

记者:《山东大学关于贯彻落实“过紧日子”部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制定出台的背景和过程是怎样的?

刘丕平:学校这次出台的《实施意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关于“过紧日子”的战略部署,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后制定的。

近年来,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因为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尤其是外部环境变化影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特别是今年以来受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我国上半年的经济影响特别是财政收入影响很大,形势严峻。

在这样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作出了厉行节约、压缩拨款等一系列决策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0年工作时指出,要坚持过“紧日子”,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使认真过紧日子成为常态。就是以后形势好了,也不能大手大脚。5月初,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的通知》,要求各单位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过紧日子”的重要意义。不折不扣将这一思想贯彻落实到学校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过紧日子”思想深入人心、厉行节约措施落实到位。

教育部下发通知后,校党委书记郭新立作出“日子必须要紧过”的批示,校长樊丽明作出“贯彻落实过紧日子的总体要求,该压缩的务必要压缩,确保重点和急需,严格预算管理,积极推进绩效管理”的批示。在具体工作部署中,有关校领导要求财务部将“过紧日子”要求与压减预算方案结合起来,既要压预算,又要提措施,还要讲绩效。此前山大的预算已经上报了教育部,根据中央财政要求,各单位都要压减预算,给学校下达了指标,所以我们要在制定《实施意见》的同时,把学校的预算压缩方案也调整到位。财务部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学校要求,结合学校事业改革发展计划、任务目标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起草了《实施意见》并向校领导作了专题汇报,按照“过紧日子是压一般、保重点”“一般讲节约、重点讲绩效”的思路,对意见进行了多次修改。

6月初,财务部就实施意见征求了11个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并根据相关职能部门反馈意见进行相应修改。最终,《山东大学关于贯彻落实“过紧日子”部署的实施意见》于第59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

记者:制定《实施意见》时考虑的重点是什么?《实施意见》的出台有怎样的预期目标?

刘丕平:制定出台《山东大学关于贯彻落实“过紧日子”部署的实施意见》,考虑的重点有几个:一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处理好“强院兴校”与“过紧日子”的关系。过紧日子并不意味着不保重点,而是依然要与学校制定的目标保持一致,这一理念是贯穿于文件始终的。二是要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聚焦“六大战略”和“十大任务”。三是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与事业发展“两手抓”。疫情防控工作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再怎么过紧日子,经费也要保障到位。四是要集中财力、优化结构,突出重点、讲求绩效,厉行节约、改善民生,确保今年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目标高质量完成。

《实施意见》出台后,我们期待可以把中央精神贯彻落实到位,通过精打细算、过紧日子,围绕学校发展目标,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用最少的钱办好大事,把每一分钱用到该用的地方、紧要的地方,这也是我们财务管理的目标。

记者:应如何看待“过紧日子”的要求和学校事业快速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

刘丕平:“过紧日子”的要求和学校事业快速稳定发展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大家可能有这样的疑问:今年压减了预算,又要过紧日子了,是不是该干的事可以不干了,或者是相关事业要放一放、缓一缓?用发展的眼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制定出台“过紧日子”实施意见的重点考虑因素。

紧日子要过,事业也要发展,而且是快速发展,关键是在资金安排上如何保重点。压缩经费不是目的,而是通过厉行节约来开门办事。具体说来,“过紧日子”是手段,学校事业快速稳定发展是目的,二者统一于推动学校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的进程中。认清楚、把握住、处理好“过紧日子”的要求和学校事业快速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过紧日子”的意义和价值才能更好地体现,学校事业发展的目的才能真正实现。

“过紧日子”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决策部署,也是我们党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具体到学校来说,学校“过紧日子”是要在“三公”经费、运行支出方面“抠门”,但要对民生和发展“大方”,一个是从紧,一个是保障。绝不能为了“过紧日子”而对关系到师生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久拖不决,对关系到学校事业发展的重点支出降低保障。“过紧日子”不是为了省钱而省钱,而是要把省下来的钱用在为师生谋福利、为学校谋发展的“刀刃”上,实现资金使用的提质增效,将每一分钱花在保民生的紧要处,花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处。所以我们在结构上要进行调整,在支持的重点和压缩的范围上要明确,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财力支撑。

记者:《实施意见》中关于支出方面的具体举措包括严控三公支出、规范运行支出、保障重点支出。将落脚点集中到这三个方面,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刘丕平:在制定“过紧日子”实施意见的过程中,对于学校资金按支出性质进行了分类梳理,对各类支出的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汇总,并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和学校实际情况,对不同性质的支出内容确定了不同的管理方向。“严控”“规范”和“保障”,这从三个层面的用词就能看出不同。具体来说:

第一,三公支出要严控。三公支出指因公出国(境)支出、公务用车支出和公务接待支出。严控三公支出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历来进行支出管理的重要原则。这从年初预算就可以看出来,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为落实好党中央“过紧日子”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学校进一步严格三公支出审批管理,增强三公经费严控力度。在这一方面,学校的公务接待、差旅费报销管理的相关办法已经出台,其他系列相关政策还将陆续出台。

第二,运行支出要规范。运行支出是学校维持日常运转的各类支出,主要包括后勤支出、办公支出等。按照党中央压缩一般性支出的要求,学校压减了2020年运行支出规模,同时提出明确标准、加强审批、出台制度等多项举措,对办公用品采买使用、公务出差、参加会议及培训、办公设备家具购置等进行规范,明确审批流程、开支标准等,将“过紧日子”落实到学校日常运行的方方面面。

第三,重点支出要保障。重点支出是支撑学校事业发展、完成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支出,也是学校财力的主要支持方向,主要包括学科建设支出、基建支出、大型修缮支出、民生支出等。优化结构后,我们就把一些不急用或者是该压缩的经费腾挪到事业发展的重点保障项目上,同时,结余资金的重点也要放到这上面来,在资金安排、支付时间和进度上作出调整,用节约和调整结构的方法保障重点支出。学校落实“过紧日子”的价值,就在于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增强统筹力度,在有限财力的条件下持续增强重点支出的保障力度。

记者:在“过紧日子”的背景下,学校对于预算管理和执行有什么要求?和现行要求相比将产生什么变化?

刘丕平:在预算管理方面,对提前谋划工作、科学编制预算及执行的要求提高了。科学编制预算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事,要求科学、精准、规范、效益。预算是事业计划、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各单位上半年的工作总结、下半年的工作重点、明年的工作设想,实际上都与预算有关系。有的单位预算编制以后执行不力或者是执行效果不好,主要是在前面的工作中没论证好,在后期执行中就会出现偏差或者效益不高。这就要求各单位规范预算编报,提早谋划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严格依照工作计划和发展目标,按照勤俭办事业的思路,科学合理地编报预算,避免事业计划与财务预算“两张皮”。

二是推动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相融合,通过建立绩效评估机制、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开展绩效评价等,优化绩效导向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各环节流程。此前预算下发以后,执行效果和绩效并没有真正挂钩。现在学校很快要出台一个关于预算绩效管理的方案,对预算执行和绩效开展评价,对执行不好的项目考虑下一年是否削减或调整预算,对执行好、效益好的项目则考虑下一年追加预算,以绩效作为资金重点投入的参考。从谋事、到干事、再到成事,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预算的导向作用。

在预算执行方面,一是要维护预算的严肃性,预算一经批复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予调整,预算执行中确因突发性、临时性工作需调整或追加预算的,需履行程序研究解决;二是要压实预算执行主体的收支执行责任,收入需要确保应收尽收,足额或超额完成收入预算,支出坚决落实无预算不得列支、超预算标准和超预算范围不得列支的规定,确保年度预算、事业计划和发展目标顺利完成。

总体来说,《实施意见》实行后与现行要求的变化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提早谋划事业规划,预算作为事业的货币化表现,事业规划做不好必然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二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构建“事前有目标,事中有监控,事后有评价,评价有运用”的预算绩效管理闭环;三是预算执行与单位职责、目标任务相挂钩,一定按照事业规划去开展预算执行工作。

记者:各单位对强院兴校都很关心,实施意见中提到,加强学校各类资金统筹使用,将中央专项经费和学校自筹经费打通,统筹用于学科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学科建设等重点工作经费投入主要包括哪些方面?资金打通统筹使用后,将对现行的模式产生哪些变化?

刘丕平:学科建设是龙头,无论什么改革或举措,都是围绕支持学科建设来开展的。财务部此前出台的综合预算改革方案中明确了学科建设重点工作的经费投入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发展经费、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和引导性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学校的人才培养、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国际化战略等学科要素发展方面。

资金打通统筹使用,在学校层面,学校将对中央专项拨款、正常的生均拨款和事业收入等打通使用,统筹安排预算;在学院层面,学院将对学校拨付的所有资金和自筹的经费打通使用,根据学院工作计划、目标任务自主安排支出预算。资金打通使用后,和现行的预算管理模式相比将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和变化:一是权力下放。基础运行经费、基础发展经费、重点发展经费和引导性专项经费全面由主管部门下放到各学院。二是打破格子。原本各项目划分很细,“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现在资金打通使用后,预算体系变成三大块,也就是基础发展、重点发展和竞争性引导专项。学校把几部分经费打包给学院,学院重新按人才培养、人才队伍、学科建设、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国际交流这些体系,根据每个学院的强院兴校行动计划目标再重新分配,任务、目标、资金比例、考核体系都由学院根据事业发展规划来定。三是加强考核。要根据各学院设定的绩效目标进行考核,如引进多少人才、培养多少学生、产出什么成果、建了几个平台,考核指标不一样,但都是结合学院具体情况的。

学校通过财权下放,实现财权和事权统一,打破格子进行统筹,以此提高学院的谋事能力、理财能力、统筹能力和发展能力。通过预算编制和执行,提高学院治理能力,也是充分发挥预算的统领作用、调节作用、指挥棒作用和经济杠杆作用。

所以,我们一是需要设计一套新的综合预算编报体系和项目体系,既要满足学院统筹使用的需求,又要满足与现行预算体系衔接的要求,还要便于经费使用的自主管理和监督检查;二是六大中央专项都是由专门的管理办法,各自明确了专项经费的支出范围,学校打通使用后,需探索出新的在综合预算改革模式下能够应对教育部、财政部经费监管考核的校内管理模式;三是需完善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以学科建设KPI为核心,健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学科要素为主的指标考核体系,完善以学院学科建设目标实现程度和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作为依据,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的绩效考核机制,将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依据。

记者:可否介绍推动综合预算改革试点的相关情况?改革以什么为重点?会首先以哪些领域作为试点?

刘丕平:综合预算改革是学校实施实施强院兴校行动的主要措施和抓手。为深入推动综合预算改革,学校4月份印发了《山东大学学院综合预算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综合预算改革就此启动。为推动综合预算改革落实落地,学校成立了综合预算改革专班,由校长任组长、分管财务副校长任副组长,专班成员包括综改办、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部等10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专班成立以来先后召开了多次专题会,重点研讨改革试点单位的选拔和具体实施路径。

在7月份召开的专题会上,专班明确了下一步工作思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试点实施的时间,随着学校2021年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一并开展;二是细化试点单位的选拔方案,在科学处理“改革与发展、赋能与减负、学院发展与学科发展、改革基础与发展能力”四个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学院自主申报情况,统筹考虑学科门类、校区布局、发展基础、改革劲头、目标任务、实施路径、治理体系统筹能力等多项因素选拔试点单位;三是细化综合预算改革实施的具体工作方案,主要是按照“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坚持“赋能与减负并举”,明确业务主管单位和试点单位的职责分工,齐心协力将改革的效益发挥最大化。

改革的重点是聚焦做强学院、做强学科,深化财务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以目标为导向、学科为核心、学院为主体的综合预算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围绕学科配置财务资源、统筹使用财务资源、规范学院预算编报和完善学院绩效考核四个方面的内容。学校以综合预算改革为措施,促进各单位完善预算编制、资源配置、资金分配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以此完善各单位决策程序,提高治理能力。下一步我们将会围绕改革的思路和内容对试点学院、财务专员专题培训,加强政策的培训宣传,进行一对一、包干式帮扶,力争不给学院添负担的前提下推动综合预算改革试点工作。

试点的学科领域主要是全校发展基础良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学科,对于推动同类学科一体发展、学科之间汇聚交叉融合的学科也予以了重点考虑。试点的经费领域方面,我们对学校划拨学院的支出经费全面改革,学院的校拨经费由原来的“格子化”管理转变为打包统筹管理,经费使用自主权将得到较大提升。

记者:有什么制度和举措确保各单位对“过紧日子”落实到位?

刘丕平:过紧日子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哪一个单位的事情,是个需要长期坚持、全校上下协同联动的行为,需要通过长效机制建设来确保过紧日子落实到位,将过紧日子常态化、长效化。

我们的举措之一是建立宣传机制,采用“线上+线下”“传统+创新”的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提高宣传频次,为全校上下做好“过紧日子”相关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建立节约奖惩机制,将贯彻落实“过紧日子”工作结果纳入单位年终考核体系,作为业绩绩效工资分配的因素,对于措施有力、效果明显的单位,给予一定的绩效奖励;三是建立监督考核机制,把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将厉行节约情况作为校内巡察、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和审计的重要内容,对违反厉行节约规定、铺张浪费的行为,核减相应单位年度预算,并依纪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相关单位包括宣传部、人事部、组织部、纪委、审计、督查巡察等单位都已上报具体的落实方案,确保机制有效建立、确保“过紧日子”落实到位。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谢婷婷    编辑:新闻网工作室    责任编辑:万广远  】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拖动光标可翻页查看更多评论

免责声明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客

新闻中心电话:0531-88362831 0531-88369009 联系信箱:xwzx@sdu.edu.cn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和1366*768分辨率浏览本站以取得最佳浏览效果

欢迎关注山大视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