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为高等学校开展研究生教育改革、加快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指明了方向。加强研究生课程思政,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应然选择。为此,山东大学研究生院秉持“全面思政教育、立体思政教育、创新思政教育”的理念,启动“研究生课程思政”专项计划,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创新育人手段,通过六大类课程思政立项探索,在课堂教学、专业建设、实践环节等各方面,全面加强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为充分发挥优秀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研究生院和学校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研·课程思政”系列报道,选取有关单位在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深入思考、特色做法、典型案例,予以发布,以资借鉴,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最具创造力的研究生奠定坚实基础。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课程思政是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教育之魂的实践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切实解决在育人实践过程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效协同”问题,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作为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任务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工作队伍着眼于厚植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政工作沃土,紧紧依托学院丰富的思政课程育人资源,结合学科特色,充分盘活各方面资源、多方面力量,积极搭建平台,将实践课与思政元素相结合,以“学”“传”“践”“讲”为四大载体,多维度打造研究生实践活动课程思政体系,助力培养工作,为培养更多地“学马”“讲马”“信马”“用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贡献力量。
学习为旗,理论经典领航新成效
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我们把学科资源、学术资源等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知识”与“价值”的有机统一。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方向上旗帜鲜明、方法上润物无声”为指导,开展了“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读书系列活动,搭建青年学子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平台,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回到经典,与经典对话,在品读经典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养成“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习惯。将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媒体活动中,开展“ ‘会’声 ‘会’色——经典著作推荐”及“21天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线上打卡活动”;举办“悦读经典韵,共话新时代”征文评选。采取征文评比+分享交流的形式,将前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所思所想、阅读成果沉淀下来,历经思、品、悟,最后形成体系、落成文字,激发学生阅读思考理论经典的积极性。发起“红色家书诵读”系列活动,通过快闪、接力诵读、专题讲座、主题党日等形式,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传递红色革命精神,在话语共振、认知共情、价值共享中引导研究生新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立志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传播为基,宣传使命开辟新发展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自觉承担起传播新时代重要理论的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校史为素材,以宣讲团为依托,通过举办“青年宣讲团”成员选拔大赛,从全体学生尤其是硕博研究生中遴选具有优秀宣讲能力和潜力的人员组成宣讲团,从宣讲主题、宣讲内容、PPT制作、宣讲技巧等方面对宣讲团成员进行精准打磨和系统培训,试讲成型后带领青年宣讲团,走进高等院校、中小学、社区、企业进行思政理论的主题宣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立足于思想政治原理、方法论、案例的基础,以青年的视角向外界宣传和讲解,引领并带动更多的青年学子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践行思政思想,为广大青年学子搭建广阔的思政理论学习阵地和思想交流舞台。宣讲团根据不同受众,采用不同的方式,发动研究生骨干力量,不断提高宣讲效果。面对大学生群体,宣讲团与校团委、学生理论社合作,采取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讲;面对专业教师群体,宣讲团与二级学院党支部合作,共同探讨“课程思政”建设,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面对村民,宣讲团成员与村委干部一同走访老党员,与村民们拉家常,在田间地头开展理论宣讲。让学生在理论宣讲实践中,提炼总结思政案例背后蕴藏的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增强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
实践为源,敏学笃行叩问新时代
社会实践活动是第二课堂,有利于学生认识社会、提升能力。因此,充分发掘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育人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十分必要。
每年寒暑假,马克思主义学院都会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018年暑假展开了以“寻访齐鲁红色基因,弘扬新时代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2019年暑假组织学生赴延安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社会实践活动。2020年寒假社会实践团走进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实验中学、章丘三涧溪村开展社会实践。这些实践活动,是学院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益尝试,是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的积极探索,是新时代青马学子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通过实践学习,学院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要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以青年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自觉承担起学习、宣传、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使命。
讲学为要,乐学化育历炼新人才
为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展现新时代青年理论素养和精神风貌,马克思主义学院面向山东大学一校三地所有学生举办大学生讲思政公开课比赛、短视频大赛。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五门思政课程中的有关章节或专题,以团队参与的模式开展。通过专业的培训讲座,采用初赛和决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邀请思政相关专家、教师进行专业评选、打分、评价。
通过让高校学生讲思政课这一新颖的授课方式,在比拼与较量中激发了学生对思政学习的热情,增进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识和思考,深化了对思政课的感情。在校研究生积极踊跃参与,在比赛过程中,同学们精选主题、精巧构思、精心讲述,为思政课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拓宽了思政课的教学路径,促进了思政课教授内容和讲课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提高了思政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同时,“大学生讲思政课”是将思政元素融入实践中,不但增强了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自觉认同,帮助大学生了解为人处世的法律道德意识,还增加了大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建设性思考,对观察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智慧,达到乐学化育、润物无声的效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社会实践课程思政改革的理念和行动,着力探索构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切入,能够使教育教学过程真正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学院将以“久久为功”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研究生社会实践课程思政改革创新,进一步探究社会实践教学规律,全面强化体系化、规范化建设,科学实施考核评估与效果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努力凸现高校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 。
相关文章:
经济学院多层面探索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融合路径——经济学科研究生育人新机制
“文献”载道,展现山大特色,传承中国文脉
专业实践+课程思政,计算机学院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