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7月9日至15日,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疆遇管行”社会实践队先后深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乌鲁木齐市及阿拉尔市,以“鲁疆联动・产业赋能”为主题开展深度调研。实践队通过政策研究、企业访谈、实地走访与红色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聚焦边疆产业发展、人才培育与文化传承,用专业学识赋能边疆发展,以青春行动书写服务国家战略的山大答卷。

校地联动搭建协同发展平台。伴随着鲁疆联动产业合作交流会暨产教融合服务示范项目发布会在昌吉学院启幕,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丁荣贵为实践队授旗,标志着校地协同服务边疆发展的平台正式搭建。团队与阿拉尔市组织部、国资委、团委及经开区等部门开展“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专题座谈,与第一师阿拉尔市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倩进行深度访谈,系统梳理了当地特色产业布局下的专业人才缺口、政策落地堵点及校企合作盲区,为后续制定针对性人才输送计划和产教融合方案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持续夯实校地联动的桥梁,为边疆发展注入“山大动能”。

产业调研解锁高质量发展密码。团队走访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疆大航城产业园等企业,聆听其从边陲走向全球的奋斗历程,实地感悟“立足本土、辐射全球”的发展战略;拜访城投集团、大学城集团,从集团历史体悟阿拉尔的城市建设历程,并就产业需求与人才招引政策展开访谈交流;深入塔河种业、钵施然等当地代表性企业,了解农业科技研发前沿动态,挖掘特色产业背景下的专业人才储备需求。与新疆天山人才集团、泉润电气等企业负责人深度对话,聚焦低空经济、医疗器械新商业模式等前沿领域,探讨管理创新与供应链管理的实践路径。走访塔里木理工学院、师市科技馆、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考察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衔接机制。探访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见证“医卫戍边”与医疗援疆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改善民生。从工业制造到农业创新,从教育探索到医疗服务,实践队以专业视角解锁边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密码。



红色基因铸魂文化产业调研之路。在新疆警史馆,队员们深刻认识到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石,安全的社会屏障是经济欣欣向荣的基础。阿拉尔市359旅屯垦纪念馆中“戈壁变良田”的壮举,睡胡杨谷里“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让实践队员沉浸式感悟厚重的军垦文化。红色教育与实地调研相结合,让“强国有我”的信念在山大青年心中扎根生长。

万里征途上,从鲁疆联动的平台搭建到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从红色精神的传承感悟到青春力量的躬身实践,每一份调研资料都凝聚着山大人的赤诚,每一次思想碰撞都闪耀着青年者的担当。这场跨越三千公里的实践,山大学子正以热血为墨、以奋斗为章,续写着“万里边疆 强国有我”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