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中华文化之强音 现百年始步之瑞兆
发布日期:2002年10月19日 19:19 点击次数:
(本站讯)今天(10月19日)对于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早上8:30,该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揭匾典礼及学术座谈会在邵逸夫科技馆召开。
会议由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王育济教授主持。张体勤副校长出席了典礼并为研究所揭牌。典礼上嘉宾满堂,北京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教授、山大校友朱诚如教授,香港文化传信集团公司副主席朱邦复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史学家何兹全先生,我校德高望重的老教授黄冕堂先生,乔幼梅先生,郑佩欣先生,以及已故的两位史学家田昌五先生的夫人张可文女士,王仲荦先生的夫人郑宜秀女士;更有来自校外和海外的各位名家学者:山东师范大学安作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孙家周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王尧教授,中华书局编审柴剑虹先生,章丘市陈宪运市长,章书学副市长等(两位市长均为山大毕业的博士)。
会议首先由三位主礼嘉宾揭牌。红绸揭起,一方精巧闪亮的红木匾熠熠生辉,上书由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亲笔题写的隶书体“历史语言研究所”七个湖水绿色的汉字。接着宾主致辞。首先张体勤副校长代表山大对海内外的来宾表示了热烈欢迎,对历史文化学院成功创立了目前在内地独一无二的语言文化研究所表示了祝贺和鼓励。他充分肯定了历史文化学院为保持和发展山东大学文史传统优势所作的一系列努力,尤其是引进了山大培养的第一届历史学博士同时为香港理工大学语言学博士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创所所长谭世宝教授,并表达了对该所在海内外志同道合的大师专家们的支持和鼓励下发展前景的高度信心。接着朱诚如教授、朱邦复先生、柴剑虹先生先后致辞。各位先生真诚地称赞史语所的建立是把现代与传统相结合振兴山大尤其是山大人文学科的创新之举,将为推动作为人类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动力之一的历史文化交流做出应有的贡献,是“有眼光、有魄力的举措”,是“大智慧、大思路、大境界”。学者们还提出对目前学界存在的一些偏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好的趋向“深感危机”,并寄望山大历史语言研究所“能真正成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本的阵地”。
之后史语所所长谭世宝先生发表了深情的致辞,这位年富力强的著名学者诚挚的说道:“……虽然创业艰难,发展不易,但世宝既为承受源远流长、历久维新、举世无双的大汉历史语言文化之遗传与教育的一名中国历史语言文化学者,理所当然要为其振微起衰,摆脱近代数百年间的文化积弱,扭转欧美文化称霸世界的局面而尽匹夫应尽之责,为我汉文化之复兴奉献一份力量。今世宝承蒙众多前辈国学大师及海内外同仁的奖掖与鼓励,更蒙母校的各级领导之缪赏错爱,寄以重振山东大学‘文史见长之雄风’之厚望,委以创办历史语言研究所之重任,唯有全力以赴,以报大家的知遇和嘱托!”充分展现了新世纪学者所应具有的毅力恒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会上宣读了饶宗颐、季羡林、启功三位国学大师的贺信,发来贺信的还有中国音韵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鲁国尧线,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李文海教授,澳门文化学会会长梁披云先生等,各位大师先生都对史语所的建立表示了祝贺并寄予了希望。
典礼最后由朱邦复先生向谭先生赠书。
在其后的学术座谈会上,几位知名学者相继发言,92岁高龄的何兹全先生首先发言,作为傅斯年先生于1926年创立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成员之一,何先生将新所与老所相提并论,提出新所应高举“创新中国史学,开创中国史学新局面”和“辩证唯物主义史观,将其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理解中解放出来”这两面旗帜,新所老所各领风骚。他还提出既要“择善而固之”,又要“不以所以长害所将手”,矛盾的统一才是做学问的道理。栾贵明、丁冠之两位先生则强调了道德,“先道德而后文章”,“学术为本位”,“少些浮躁,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尊重传统,是做学问所应坚持的”。
不难看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走过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八大教授”的顶峰之后,在新世纪即将迎来她的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