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3月23日,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院长、教授王俊菊及博士研究生周杰主讲外国语学院第54期“鹿鸣论坛”,作了主题为“学术论文是如何‘修’‘练’而成”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张延飞主持,来自校内的100余名师生参与本次讲座。

王俊菊教授就团队新近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的“‘产出导向法’促学效应的元分析”和被《现代外语》录用的“‘续论’促学效应及其调节变量的元分析研究”,从选题缘起、写作过程、投稿过程和修改过程四个方面向师生们分享了学术论文的修改和精练过程。王俊菊教授介绍道,团队论文最初是以“读后续写”为问题驱动的,为突出创新之处,多次打磨后决定将题目、问题和语料范围进行扩展,从单一的“读后续写”阶段扩展至“续论”。论文结合热点话题和研究趋势,选择以“产出导向法”的理论体系为导向,采用在语言学领域较新引入的元分析统计方法,突出论文的方法创新。写作期间,论文经过了逐字逐句地修改,为了从语言学视角使研究方法与问题有机结合,搜寻了大量文献筛选理论支撑。在此过程中,审稿专家就选题逻辑、研究问题、理论导向、语言润色等方面给出了许多宝贵建议,促使论文突破局限、拓宽思路、拔高立意,与多个语言学理论建立关联,最后立足客观来突出研究的原创性。王俊菊教授还分享了投稿中的注意事项和审稿流程,并针对具体的修改过程一一举例。

周杰从自己在论文写作中的经验出发分享了心得体会。她首先感谢了导师王俊菊教授的榜样引领以及学校老师的帮助,同门师兄师姐们也激励着她认真治学。经过导师指导和论文打磨,她认为选题阶段就应与导师多沟通,写作时则要熟悉论文各部分的特征,优化各部分的学术写作语言;要掌握科学方法以指导研究进程;内容上应思路清晰,层层深入,前后贯通,精练内在逻辑;细节上亦需严谨规范,并避免犯低级错误。
互动环节,王俊菊教授对师生们有关研究合作、研究论文写作和指导方面的提问进行了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