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4月21日,“土水建—数学交叉论坛”在中心校区举行。山东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
李术才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通过重大科技问题带动,在重大应用研究中抽象出理论问题,进而探索科学规律,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我们要发挥山东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基础科研实力突出的独有优势,响应时代和国家号召,推进“以学科交叉融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他结合自身科研成长经历,强调了扎实的数学素养对工程科学创新研究具有的重要基础性作用,以及数学与工程领域的交叉成果在解决国家重大工程问题上产生的显著效应。他表示,数学和“土水建”学科分别作为山东大学传统和新兴优势学科的代表之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基础及工程科学人才,希望双方在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勇于先行先试,主动求变,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引进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聚焦“出尖出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持续协同创新,努力产出原创性成果,为催生学校新学科前沿、新科技领域和新创新形态积累探索宝贵经验,进而为夯实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更好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山大力量。
副校长、数学学院院长吴臻介绍了数学学院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历史、数学学科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学科合作发展取得的成绩,阐明数学科学和工程应用科学之间交叉互融的重要性。
在主题报告阶段,来自土建与水利学院、数学学院和齐鲁交通学院的教师就各自领域及交互融合的研究工作作报告。数学学院蒋晓芸、杜宁、付树军、程爱杰、李晓丽和曾凡海六位教师针对磁流体流动与传热、近场动力学、智能视觉、化学驱采油以及两相流体界面动力学等相关数学问题的算法构建和优化进行了分享。土建学院与齐鲁交通学院的肖越、段抗、王冀鹏、孙怀凤、潘东东、任玉晓、孙子正和陈磊八位教师针对工程病害探测及监测、水力压裂、非饱和土微观力学性能、隧道超前预报、动水注浆、交通基础设施病害智能检测、智能建造高端装备等工程应用问题进行了分享。与会教师针对工程应用领域出现的偏微分求解、算法优化提速、图像分割及三维重构的难点痛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就数学方法与工程结合的潜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交换了看法。
本次学科交叉论坛由土建与水利学院、数学学院和齐鲁交通学院共同主办,来自三个学院的40余位教师代表参加论坛。